第四节 加速变革-《子虚光绪帝》


    第(3/3)页

    阅兵这天,吴子虚特地换上了一身大清国陆军大元帅的制服。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感觉还真有点希特勒的范儿!

    来到了天*安*门,各国公使已经端坐观礼台,来观看的百姓少说也有十数万人。阅兵的过程有意模仿后世一些国家。

    吴子虚乘坐加长的敞篷大轿车开始巡阅军队,排成方阵的军队肃立以待。京师光学器材厂新出产的胶片摄影机有五六台,从各个角度记录这次盛大的阅兵。当吴子虚的座驾从一个方阵前走过时,这个方阵便会在行举枪礼的同时爆发出山崩海啸般的“万岁”声,听得吴子虚飘飘然。

    继而阅兵式正式开始,首先是驻京八旗的步兵方阵在《大清国三军亮剑曲》的伴奏下整齐地迈着正步通过天*安*门,各国公使无不惊叹于清国军队装备的精良。然后是各地的抽调来的驻防八旗和其它部队,无不皮靴刺刀锃亮,看得新任日本公使榎本武扬心里一阵阵发虚。

    应邀前来的法国公使宝海也觉得清国的实力的确被低估了,但他并不认为这支军队的实际战斗力在百战余生的法兰西勇士们之上,以为这不过是清国用大把金钱堆砌出来的又一个“形象工程”。

    不过接下来上场的武器却让他们全都感到一丝丝恐惧,那就是用马匹拖曳的120mm迫击炮、85mm加农炮。

    当152mm加榴炮上场时,观礼台上的老外们的惊呼连成一片!一部分懂些军事的公使们已经发现,起码在炮兵这个方面,清国走在了他们前面,而且是一夜之间!同时,也默默佩服这个清国皇帝的才能,纳闷这个清国小皇帝怎么懂得这么多兵器和机械知识。

    德国公使巴兰德决定马上和清国商量购买清国重炮生产权,他认为不必事先向国内汇报了,听说这种大炮射速极高,射程也很远,且相对于152mm的巨大口径,炮身极为轻便,今天亲眼见到,巴兰德认为德国非弄到不可!

    而对于冲锋枪方阵和机枪方阵,老外们却不怎么感冒,认为都是些搞怪而不实用的小发明、小噱头而已。

    阅兵式结束后,巴兰德很快找上吴子虚,要求*购买那种最大的火炮的制造权,吴子虚答应的倒也痛快,条件很简单,图纸马上就可以给巴兰德,德国每制造一门这种火炮或者其仿制型号,就支付给清国一千银元,十五年后,德国可以随意制造,不必再支付专利费。于是合同马上被签订,而其他国家索要火炮的要求却被一律拒绝。

    光绪九年的正月十五,南边传来喜讯,耗资千万银元的武昌至汉口的跨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都已建成。而且估计到这年夏季,北京至广州的铁路也将彻底铺设完毕,而广州府到桂林府的铁路早已通车,实行全国统一票价,大约按一里路一文钱计价。并从火车沿途衙门抽调列车员和乘警,各地组建铁路局,由于在铁路工作每月可以收入七八块钱,衙役们报名极其踊跃,但是朝廷方面的选人标准却很特别,就是一要脾气好,二要勤快,三要有耐心。

    随着铁路的打通,越南军队的后勤补给已经不成问题了,吴子虚觉得到战争的准备已经接近尾声,中法大战虽然依旧会爆发,但是此时的中国颇有胜利的把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