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大明皇帝-《少年战歌》
第(2/3)页
杨鹏干咳了一下,道:“这个,距离开国大典只有不到三天时间了,也不知道都准备得怎么样了?“
颜姬见杨鹏岔开了话题,不由得白了他一眼,道:“夫君不必担心什么,有李大人筹备,一定不会有任何纰漏的!”杨鹏点了点头。
此时,整个汴梁城里张灯结彩,比过年还要热闹,到处插满了燕云的国旗,旗帜在风中飘扬,放眼望去,仿若云涌。燕云的国旗已经确定了,是有杨鹏定的,就是黑色的大旗上绣上两个正楷的大字:大明。呵呵,杨鹏也忒省事了,不过这倒也理所应当,毕竟大明的国号就是明教,汉字又是最代表汉族文化的符号,因此‘大明’作为国旗是非常合适的。
时间飞快而又缓慢地流逝,终于到了开国大典的当天。
这天一大早,汴梁城里万人空巷,无数人拥挤在朱雀大街两旁,等着看阅兵式。许多人为了占据好的观赏位置,一大早天还没亮就来了;所有人对于即将到来的阅兵仪式,都十分的期待。
当旭日从东方升起,万道金光照亮了汴梁城,无数燕云的国旗迎风招展,仿佛在告诉世人,一个强大的帝国降临人间了!
百姓们远远地看见,一身戎装的燕王挟众大臣以及众位王妃众外国使节,登上了朱雀大街尽头的城门楼。这一刻,虽然人山人海,却万籁俱静,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城门楼上的那个身影,不由自主地莫名其妙地心中升起一种无比激动又无比自豪的感觉来!
九月二十五日,林青儿和佘老太君带着杨应平、杨应龙终于来到汴京。
杨鹏和杨彤得到消息,喜出望外的出镇塘门,去汴京码头亲自迎接。林青儿牵着杨应平,佘老太君和花解语分别抱着杨应龙。“师傅。”杨鹏首先扶住牵着杨应平的林青儿。
林青儿拉过身后粉妆玉琢的杨应平,温言道:“孙儿,这就是你爹,叫爹。”“爹。”杨应平奶声奶气的怯怯叫道,杨彤的大眼睛好奇的看着杨应平。杨鹏看到粉嘟嘟的儿子,心中欢喜无限,正待要去抱他,杨应平却往后一退,躲在林青儿背后,偏着脑袋吸着手指警惕的看着自己。
就像一只受惊的小鹿。他眼下才四岁半,记忆力还很差,早就不记得阔别三年半的父亲杨鹏了。
别说杨鹏,就是分别九个月的杨彤,他也不再记得。他现在能记得的,只有师傅,姑姑,花姨,以及弟弟妹妹,再就是几只小狗。“平儿。”杨彤眼睛有点湿润的一把抱起杨应平,“有没有想念娘亲?”
“师傅…”杨应平突然遭受袭击,被一个“陌生人”抱着,立刻惊慌的挣扎起来,求救般看着林青儿。“那是你娘!你不是天天想你娘么?她就是。”林青儿只好解释。“娘?”杨应平偏着脑袋,怔怔看着杨彤,露出思索的神色。慢慢的,小家伙的眼睛柔和下来,越看越觉得杨彤的脸蛋很熟悉,香味儿也熟悉。
“娘亲…”小家伙终于主动呼唤出来。杨彤被一声娘亲叫的心都化了。这儿子,终于没有完全忘记自己。杨应平还会叫爹娘”。其他的和林青儿不太亲,最亲的是姑姑花解语。
“燕王,阿嫂。”花解语笑吟吟的给杨鹏杨彤见礼,“多日不见,真是想念。”
杜金娥也给两人见礼。“好啊,这次总算是阖家团聚了。”林青儿显得非常高兴,老人最喜团聚。一行人回到凤凰山下的行宫,林青儿欣慰万分的说道:“吾儿已定中原,老怀甚慰,可以无忧了。哎,说起来,为师还是十多年前来过汴京。”
“哦?那时辽宋俱在”。林青儿遥望北方,很是感慨的说道:“太宗二年,和父来汴京卖艺,,也是九月来到汴京。只是那时的汴京,可比如今繁华多了。”“这大宋皇宫,也不像样子了。”林青儿指指凤凰山东北,“吾记得那里,有好大一片园林,里面梯台楼阁,犹如仙境。如今竟然没了。”
林青儿笑得很是畅快,似乎五十年前的不快一扫而空。…………
九月二十九,杨鹏称帝大典的礼仪就开始启动了。礼部在汴京城布置了彩棚,宫灯,红绸,装点喜庆之色。新设置的尚宝司已经按照杨鹏的要求刻制好所有印玺,符牌,宝册,典簿。
新设置的司仪监,也张翔和蔡怀水的指导下,准备好一整套礼仪流程。太乐署也备好了礼乐。称王和称帝相比,礼仪要简单太多,舆服也简单太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事实上,杨鹏连服饰都不用更换,因为燕王是诸侯,皇帝就不同,服色制度并同。
进位大典最核心的程序,无非就是祭天,告祖,封授。当然,因为大明国的道庙制度,杨鹏除了祭天告祖,还应该去几大道宫祭祀。不过因为临安的几大道宫刚刚破土修建,这道程序也就是省略了。
使者为祝贺而来,杨鹏当然不会怠慢,让他们住进汴京使馆驿,好生招待。
十月初一这天东方刚白,汴京城钟楼就响起来了悠扬的钟声。
“咚——”
所有人知道,燕王称帝的礼仪开始了。此时的凤凰山行宫,杨鹏和杨彤,耶侓观音。柴永惠,赵金喜,韩冰。杨九妹。耶侓寒雨。蒋丽等,包括林青儿,佘老太君,杨应平,杨蕊,杨应龙等儿女,全部穿上了大小礼服。
清晨时,礼部来请杨鹏去圜丘祭祀天地山川。新设立的钦天监,象征性的禀告杨鹏:天象如常,可顺利举行仪式。”祭词都是汤时典写好的程式文章。杨鹏头戴九旈冠冕,率领文武大臣来到城外的圜丘,照着念一遍,就算完成。
“……臣遂进位称帝,国号大明,以汴京为行在,臣以恢复夏土为念,故以土为德。臣谨告昊天上苍,伏祈福佑…”
祭文读完之后,一把鎏金座椅就已经摆在圜丘祭坛边,坐北朝南,高过地面五尺。但是此时,杨鹏还不能做坐上去。
杨鹏当着所有文武百官的面,脱下自己的冠冕和礼服,小心的叠起来。紧接着礼官递上一把锹,杨鹏拿起锹,吭哧吭哧的开始挖坑。
说实话,当着这么多手下的面挖坑,杨鹏真的感觉有点羞涩,他感觉比在千军万马面前演讲还要难。
秀儿啊。
不过,这才刚开始哦。
杨鹏挖了一个两尺深的坑,再将自己脱下来叠好的冠冕衮服放入坑中埋起来,再填土拍结实。
这叫“埋冕祭天”,是祭天时的一个仪式,但只有开国之君才有这个资格。
意思是,老天啊,我要称王称帝了,我刚才给您送了一套衣帽,给点面子哦。点个赞吧,我会好好干的。
等到杨鹏干完“埋冕祭天”,掌管舆服的礼官又进献一套大明国常服,为杨鹏穿上。
九旈冠冕刚才已经挖坑埋了,现在杨鹏戴的,乃是幞头。他的常服,则是杏黄暗绣蛟龙云纹锦服,比赵官家的常服华贵,但又绝对不花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