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特殊对待-《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第(2/3)页

    从昌平这边直接赶过去的话,大概有五六百里路远;而从天津卫那带赶去清水明月关,大概是四百来里。但是一如周遇吉所说,建虏那边消息有延误,还可能耽搁,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是完全有可能把剩下这支建虏军队堵在关内的。

    不过周遇吉皱着眉头,显然是还有难题。这不,犹豫片刻之后,他便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为今之计还有这俘虏怎么办?五万多的俘虏可不是小数,必须留下足够的兵力看守。但建虏的战力也确实强,如果我们去伏击建虏,军队少了可能伤亡就会很大!”

    朝廷官军出京师时是七万两千,经此一战,大概还有七万多点,如果留下兵力看守五万多贼军的话,至少要一万,分为两个五千轮流看押。

    而建虏那边,大概兵力是六万左右。就这个兵力对比来说,其实是差不多的。周遇吉相信朝廷官军能赢,但是建虏毕竟是精锐,可能朝廷官军会损失惨重。

    说完之后,他停顿了下又补充说道:“如果陛下按照以往一样,允许这些贼军从军,虽然我们兵力会多,但是时间肯定不会够。要编到各军中,需要时间。如果时间不够,会拖累原有军队的战力,还不如不用!”

    这是有经验的将领才会知道的,他提出来这事,倒也不是说皇帝不懂其中的道理,而是他作为皇帝最信任的手下大将,有必要把他想到的注意点都说明下,这是他的责任。

    崇祯皇帝听到他担心的是这个,当即微微一笑道:“既然按照原有的编法无法在短期内完成,那就不编了!”

    说到这里,看到他似乎想说话,崇祯皇帝便又补充说道:“也无需派人看守!”

    听到这话,中军帐内的这些将领顿时就不明白了,既不编进军队里,也不派人看守,难道是放这些流贼回家?这数量也太多了,肯定不能直接放了的,组织去屯田都好过放回去。

    看到他们的神态,崇祯皇帝便知道他们误会了,便又对他们说道:“这支流贼军队基本上是成建制投降的,那就让他们依旧按照原有建制,随我们一起去打建虏便是!”

    周遇吉等人听了,一个个面面相觑,脸上的表情,多是诧异。

    刚投降,就能原样帮着去打仗?还是要去和精锐的建虏大军打仗,不可能吧?

    似乎以前的时候可从来没听说过这种事情,说不通吧?

    一般而言,成建制投降的军队,那是士气低落到了极点,不管是普通军卒,就连军官都一样。这种军队,肯定不能马上打仗。最为稳妥的,就是抽调其中精锐的军卒,补充到现有军队中,且也只能少比例的补充,如此才算是合理利用降卒,也就是以前的做法!

    说真的,皇帝说出这个话,没一个人觉得可以,不过就是没说话反对而已。

    但是,崇祯皇帝这边,他说这个话,当然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有依据的。

    李自成的这个军队,是刘宗敏、李过和高一功这些李自成嫡系所领的军队,其军卒的军事素质肯定是有的,这点不用怀疑。

    只是这支军队要干缺德事,不得军心,士气就不高,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也是崇祯皇帝对李自成军队一直采取的策略影响,更是进一步打击了这支军队的军心士气。

    崇祯皇帝在和李自成大军作战的时候,几次都是重申,除李自成外其他人都可以赦免,只要不抵抗,就能活命!这可不只是口号,更有实际行动在做的,比如真定释放的三万军卒,这就是大手笔。

    如果反过来说,崇祯皇帝抓到流贼就杀,那这一次的流贼就不可能这么投降。因为投降就是死,那肯定是要抵抗到底了!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崇祯皇帝已经建立了威信,他说出去的话,不但手下的官军相信,就连李自成军队的军卒也相信。

    还有崇祯皇帝想方设法保自己手下的将士,死了的设立忠烈堂,残了的安排去衙门等等,这些福利对于李自成的军队来说,同样是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在这种种背景之下,以正义讨伐不义,终于在朝廷官军展现出无敌气势,李自成军队知道必败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选择投降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但是一如刚才所说,这不代表这支军队是没有战力的。

    崇祯皇帝根据手下反馈的种种消息推测,他是完全可以试试的。

    此时,他也看出手下这些将领的不信,不过他也不解释,反正事实胜于雄辩。万一是自己想错了,这时候巴拉地多反而后面会打脸。

    随后,崇祯皇帝便传旨,让降卒中总旗以上级别的军官集合。

    大概五六百人,最终在营地空地上集结。

    毕竟是刚投降,不知道朝廷怎么安排他们,每个人都带了一点不安,按照军职高低站好,等待朝廷处置的下来。

    结果他们没想到,皇帝亲自过来了。

    如今的他们,可以不认识其他人,但是皇帝是一定认识的。

    两军阵前,皇帝一手举巨大的铁盾,一手握着大铁锤冲锋,这一幕是刻到他们脑海中了的。

    一见皇帝的那身盔甲,他们就知道是皇帝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