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地雷,据山阻击(求收藏)-《抗战惊雷》


    第(2/3)页

    一场小规模的战斗结束,敌人又死伤了十几名,却没有什么收获,还耽误了不少时间。

    河野率队继续出发,面对被破坏得千疮百孔的大路,不时的地雷爆炸,还有冷枪的狙击,敌人不得不警惕万分地向前推进,行军速度变得十分缓慢。

    砀山这股敌人被三、五成群的小部队骚扰得举步维艰,主要是没有料到三纵不仅提前进行了大量的破路工作,而且大量使用了地雷。而他们的工兵明显不足,扫雷器械也不齐全。再加上骚扰部队使用了狙击手,很照顾走在前面的工兵,使得河野和岛田有些一筹莫展。

    要知道,地雷被抗日武装所大规模使用,是在一九四零年以后。之前在对日作战中,虽然也有使用地雷的例子,但却并不普遍,也没有这么多花样。

    而这样的结果倒让负责指挥骚扰的郭松林等人感到很惊奇,同时也对地雷的好处有了更深的了解。地雷是死的,但对敌人的威慑作用却非常大。而且不在于你埋了多少,哪怕只有一颗地雷炸响,敌人也会变得小心翼翼,胆战心惊。

    这边的敌人行进缓慢,而夏邑的敌人却没有享受到地雷和狙击手的款待,长驱进入,直冲到铁角山脚下,才真正遇到了顽强的阻击。

    “轰,轰,轰”火炮不断轰鸣,一颗颗炮弹在山上炸响,木屑、泥土伴着硝烟不断腾起。

    日军指挥官竹下浩二举着望远镜,久久没有放下。

    虽然知道越接近永城,敌人必定会背水一战,拼死相搏,但竹下浩二确实没想到进攻会如此不顺利。

    要进军永城,必须要经过铁角山这一大段的山坡。作为县城的屏障,三纵在此挖掘修筑了很坚固的工事。

    山坡上有一丈深、一丈宽的封锁沟,山上工事的坚固程度也不是那种仓促修成的可比。战壕是锯齿形的,还有单兵防炮洞,可以有效防炮击,掩体和掩体之间、掩体和后方都由类似的战壕相连。这样,人不暴露在地面,也可迅速调兵,互相支援。日军凭两门步兵炮、几门迫击炮,想要仰攻下防备如此坚固的防线,谈何容易。

    但日军可不是伪军,他们固执、凶残、顽强,在战斗中通常发一股牛劲,向预定的目标执拗的突进,不理会一些小的损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