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议论,回家团聚?-《抗战惊雷》


    第(2/3)页

    “这里不是沦陷区,是根据地。”张大煜着重提醒道:“敢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建设,杨将军对部队和战力是相当自信啊!而且,这里虽然是群敌环伺,但民众的精神面貌却比大后方要好很多。”

    “我也有这样的感觉。”黄景兰点头赞同,“看那些技术人员和工人,工作热情实在令人感佩。要不是——我倒是想长期留在这里。”

    张大煜苦笑了一下,不好劝说,便岔开了话题,“你那个学生呢,又跑到哪去了?”

    黄景兰无奈地摇头,“和她姐姐在另一个实验室,听说磺胺已经制取出来,还真是了不起的成就。”

    “如果象这样有完整的资料和流程,实验室制取倒也不算太困难。”张大煜停顿了一下,说道:“缪兄,杨将军所说的经济方面的运作,想必你是赞同的吧?”

    “以市价赢利,再扩大生产规模,以数量压价格,企业和民众都受利。”缪云台点了点头,说道:“杨将军的这个思路是对的,肯定也会展民用产品。否则,他的军工生产只是供给军队,是赔钱的买卖,难以长久支撑。”

    “我看是不是可以与杨将军达成一个协议,待咱们生产出产品后,划定销售范围,毕竟他是出了大力,还有军队要供养,要和鬼子打仗。”黄景兰试探着说道。

    “这没问题。”缪云台答应得很爽快,“这么大的市场,谁也不能垄断,咱们展工业,不也是想着为抗战出力吗?当然——”

    “当然也不能亏本倒闭。”张大煜补充了一句,和缪云台、黄景兰相视而笑。

    …………

    实验室不只一个,而是三个,主项自然是煤化炼油,次项则是医药和胶粘剂,三个研究小组按照杨天风的资料指导,各有分工。

    赵雨柔和郝佳琪,以及刚刚从华北沦陷区被护送而来的郝佳琪的父亲郝教授,便撑起了医药的研究。

    “磺胺在试管内没有杀菌作用,你们怎么确定制取出来的晶体的有效性?这里有生物细菌专家吗?”郝教授虽然对制取流程表示钦佩,但基于科学的严谨态度,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这个已经交给杨天风,被证明是有效的。”郝佳琪解释道:“至于他是怎么证明的,我们就不知道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