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军工大发展-《抗战惊雷》
第(2/3)页
这对三纵来说,意味着弹药更加充足。而屠倭电锯(mg42)尽管还达不到德国的冲压水平,有些零件还需要车床加工,但从目前的制造成本和时间来看,并不比捷克式更耗费。
大后方的兵工厂能制造步枪、捷克造、马克沁重机枪,还能制造迫击炮,而根据地兵工厂到现在,除了规模和人力,在技术水平已经赶。当然,后方兵工厂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战时需要的紧迫下,工作生产效率也要大幅提升。
专门的生产线建立起来后,屠倭电锯现在已经能达到日产十挺,杨天风将其大部装备给郭支队(又叫直属警卫团)和蒋支队,还组织了机枪射手急训班,又不断将装备和物资向鹿邑转运,为西线的大战作准备。
在决定将屠倭电锯装备部队前,兵工厂厂长欧汉涛曾不无忧虑地向杨天风表示,这种机枪万一被鬼子缴获仿制,后果将很严重。
对这个外行的忧虑,杨天风没有多做解释,只是微笑着提了个问题,“枪支的设计是以子弹为基准,还是以枪支原有的结构去配合子弹?”
其实,犯过这样错误的并不只一个。二战末期,对mg42又恨又怕的老美,抱着务实的反向思考态度,天真地以为依样画葫芦再搭配自己的.3o-o6子弹就可以创造出威力比mg42还强大的机枪,并且暂定命名为T24通用机枪(原型武器以T作为代号,正式就役之后才改为m),并由席格诺转轴器(saginasteeringgear)公司负责进行。
不能不说这种想法还是天真了一些,.3o-o6子弹的装药量比7.92毫米毛瑟弹多出o.34cm³,或许你认为不多,但在不更动原来的结构与设计下,这多出的一星半点火药就让T24机枪在全自动射击的情况下比北美野马还疯狂。总算美军很明理,以及睿智地将这个计划束之高阁,并当作从未生过。
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都按照自己的战争理念和工业特点,来建立自己的军工体系,形成了武器制式化、弹药统一化、系列化,以使后勤保障有力。
所以,各个国家都不乏优秀的武器。比如捷克造轻机枪、mp4o冲锋枪、mg42通用机枪、捷格加寥夫轻机枪、**莎冲锋枪等等,但却没有“博采众长”的军队,除了中国使用“万国造”以外。
当然,杨天风不排除屠倭电锯被鬼子缴获,也不排除鬼子会加以仿制,但这种可能性很小,也没必要担心这个。特别是日军已经开始装备九六式轻机枪、使用77毫米枪弹,并认为九二式重机枪表现出色、维护性优良、杀伤力可观,就更不大可能再生产另外的枪弹,且要大规模换装了。
而杨天风急于装备屠倭电锯的原因,便是目前军队中的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过于笨重,机枪掩体易被现摧毁,压制不住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捷克造虽然不错,但弹匣只有二十,与日军的九六式轻机枪相比,在持续火力上也落于下风。
而屠倭电锯射程远,射快,杀伤力强,且可轻、重两用,确实将成为三纵的可靠压制火力。至于耗弹量大的缺点,借鉴于历史经验,杨天风在机枪手急训班上教导了三点射和扫射相结合的办法,并加班加点生产覆铜弹壳的子弹。
新武器、新弹药的生产制造无疑又意味着兵工厂取得了一次突破,但更大的突破却是开始了自制机器设备的历程。冲压机、轧板机、轧壳机的制造成功,无疑使产量提高了数个层次。
精密车床的购入,生产工艺的提高,猛火药的配制成功,又催生出另外的武器,准确地说,是另外的弹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