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联欢会,飞机翱翔-《抗战惊雷》


    第(2/3)页

    文工团现在已经摆脱了唱传统戏的束缚,又增加了一些演员,节目也算是丰富多彩,使人感到新奇。这里有河南梆子、山东琴书、山西梆子、河北老调、东北秧歌,不一而足,充分显示了来自祖国各地的斑斓色彩,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军队里士兵来自天南海北的需求。

    年轻人们有时兴奋激动地热烈鼓掌,有时又不禁纵情大笑,精神上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

    别的节目也很精彩,赵雨柔的《大中国》和赵雨情的《长城谣》更是获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姐妹俩长得都好看,嗓子也好,杨天风坐在排,心中做着评价。

    联欢会接近了尾声,最后的压轴节目是大合唱《精忠报国》。

    “中华历史千百年,英雄豪杰万万千,代代人忠肝义胆,精忠报国万古流传。”男演员先是用低沉用力的声音朗诵,然后激昂洪亮的歌声飘扬而出。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再唱一遍,再唱一遍。”赵雨情等青年却是头一次听见这歌,他们的文化水平更容易产生共鸣,情不自禁地站起来鼓噪着,声音有些激动得变调。

    歌声再起,所有人都已经站了起来,鼓着掌,激动、振奋、流泪、慨然……嘴一张一合在笨拙的跟着哼唱。

    在这一刻,杨天风感到巨大的音流与激情在他的血液中涌动着,他也跟着唱了起来。让日本鬼子在雄混壮烈的歌声中战栗吧,在中国人的血肉长城下嚎哭吧,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跟着千千万万的人在为国献身拼搏!

    在很多年以后,曾有参加过这次娱乐会的青年在提到这个令他们永生难忘的联欢会时,这样写道:当时,我觉得血液都冲到了脑袋上,浑身热,似乎只有猛喊狂唱,才能将所有的激情泄出来。我们手拉着手围着火堆跳舞,唱歌,然后又举着燃烧的木棍,进行火把游行……第二天,很少有说话正常的人,都是一副公鸭嗓对着傻笑。

    ……………

    蓝天白云,天气晴朗,两架飞机在空中翱翔。

    杨天风放下望远镜,又伸手把架在额头的墨镜放下,微笑着和旁边的飞行员和技术人员交流。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中国航空工业起步并不算晚。1911年,中国就拥有国人自制的飞机,比俄、德等国都早,仅在美、英、法三国之后。中国在1914年就制成第一架飞机,当时,世界上能造飞机的国家也屈指可数。

    这是因为在美国、欧洲的掌握了航空工程技术的中国专家纷纷回国效力,使中国制造飞机能越过最初的探索阶段,有较高的起点。像冯如、潘世忠、巴玉藻。王助、杨仙逸等都是从美、英、法等国家归国的第一流专门人才。

    随后,在“航空救国”的推动下,中国航空工程教育,在民国时期,从无到有,展较快。1934年,国民政府召开航空技术会议,决定协助各大学设立航空工程系。同年,上海交通大学创办航空工程系,清华大学在机械工程系设航空组。1935年,中央大学、北洋大学也设立航空工程系,其后,又有浙江大学等多所大学设立航空工程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