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反击之始-《抗战惊雷》


    第(2/3)页

    三纵,三纵的郭支队,无疑是今天血腥战斗的擎天柱。杨时斌不否认自己团的官兵也很勇敢,但战斗力的差距确实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是装备的问题。

    能拼掉鬼子的敢死队,能击退敌人最为疯狂的进攻,郭支队一大队在指挥和行动上都是令人钦佩的。尽管他们也有些估计不足,但应变的调整却是迅而有效的。

    粗略的战损统计杨时斌已经看过,阵地前的鬼子尸体也有参谋人员大概数过,能在鬼子的狂轰滥炸下基本保持一比一点五的伤亡比例,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纪录。何况,伤亡的大头还是出于自己的二十七团。

    勇敢是一方面,战术组织、配合协同更为重要。杨时斌亲眼目睹了三纵的官兵是如何与鬼子敢死队拼杀的,可不象二十七团,凭着热血和勇敢,与鬼子死缠烂打。

    这应该是源于强大的自信,在被鬼子的疯狂突破之后,依然能够不慌乱,能够沉着镇定地组织反击。

    杨时斌明白了很多,也感受到差距,更为自己手下的官兵付出的伤亡感到痛心。

    堤坝上响着锹镐声,几台抽水机又响了起来,三纵的官兵不仅要把阵地前变成泥沼,还抓紧一切时间挖掘加固壕沟工事。农民出身的中国士兵对挖掘的工作不陌生,但二十七团的官兵却不曾象这样疯狂和勤劳。

    “团座。”一个参谋跑过来,向杨时斌报告道:“郭支队请您到指挥部商议军情。”

    “我马上就去。”杨时斌点了点头,收拾起纷杂的思绪,在卫兵的保护下直奔指挥部。

    杨时斌赶到城内指挥部时,支队长郭松林和几个军官已经提前商议完毕,但出于礼貌,还是征求了杨时斌的意见。

    “不管是放弃堤坝、收缩城内,还是继续撑起这么大的防御范围,上面命令我们再坚持一夜,也就是要坚守到明天天亮。同时,要密切注意敌人动向,反攻将于今晚全面展开。”郭松林望着杨时斌,客气地问道:“杨团长,你怎么看?”

    杨时斌稍微思索了一下,说道:“虽说收缩城内是很把握的坚守策略,但拱手把堤坝这么有利的工事给了日本鬼子,我们也就失去了主动权。从今天的战斗来看,鬼子的伤亡很大,想再动如此强度的攻势,恐怕不容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