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同仇敌忾的热情-《抗战惊雷》
第(3/3)页
送走了马玉名,杨天风又仔细地看了一遍将要运到的物资清单,盘算着利用价值,觉得已经大大出了自己的预期。只是对国府的慷慨,感到了疑惑。
需要不同程度维修的****2、3战斗机十余架,一批飞机零部件,包括被击伤击落的各种型号的战机动机等等;还有钨、锑等矿产,枪枝弹药……还有人员上的援助,包括各兵工厂的熟练工人和技师,还有杨天风屡次招募的南洋机工,甚至还有一批飞行学员。
损坏的飞机、飞机零部件,杨天风有用,国府却觉得没什么价值。当时中国的飞机产业不仅受制于基础工业的落后,在飞机的维护保养等后勤保障方面也很差。
要知道,战斗中飞机或遭受敌人攻击,或由于连续飞行,机器设备都会出现很大的损耗。这在工业达的国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该换的部件可以很快更换,该修理的地方可以很快的修好。
但这些小事对国x军来说就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因为国x军没有完整地航空工业,零件不能制造,甚至稍大些的修理都不能完成。
更无奈的是国x军的飞机购自多个国家,各种飞机标准不同,后勤压力极大。而又缺乏合格的机械师、维修员,很多很小的故障就能致使一架宝贵的战机无法正常作战,成为废品。
此外,除了少数尖子外,国x军飞行员的素质也不敢恭维,导致在训练、飞行、转场中事故频出,损失不小。
而且,抗战初期作为战斗机绝对主力的****2、3战斗机不仅落后,还所剩无几,现在至一九四一年,是苏制伊15和伊16战斗机翱翔在中国上空的时代了。
这两种战斗机都很小,尤其是后者又粗又短,从而得到了一个“小驴”的外号。
伊15战斗机是老式的双翼战斗机,低水平盘旋能力非常强,但度太慢,甚至还没有日军的大型轰炸机96式飞得快(37o公里)。
伊16战斗机用了一些先进技术,如悬臂下单翼构造和收放式起落架,还有从西方购买的功率强大的新式动机。不过,该飞机仍然使用了很多老式技术,比如半开放式座舱,双翼飞机残余结构,木质硬壳结构等等。难以操纵是它最大的缺点,优点则是它的度很快,垂直机动性很好。
尽管这两种飞机已经是过时落后的,但杨天风还是寄希望于它们的动机,重新制造更好的飞机。
而且,杨天风想到了很多原因,但还是对国府的突然慷慨存有疑问,可他却不准备继续冥思苦想了,有很多工作正等着他呢!况且,还有一个香取小忍需要打呢!
……………..(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