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对于陈家,曹操向来重视,其实,陈家在刘澜处出仕,曹操一直是耿耿于怀的,为此他与颍川的荀彧几人专门就此事谈过,只是几人都没有多大的把握,毕竟当年老擎天和刘澜的交情,甚至有传闻,陈家之所以会在徐州出仕,就是因为老擎天的关系,好像老擎天有过叮嘱,不过这些也只是谣传,至于事情真相如何无人能确定。 但曹操却明白,陈家父子在大汉朝的影响力太大了,顶得上十万大军,如果能有这样的人物坐镇,对他来说一定是一大助力。 但可惜,当时他并没有这个能力去将陈家父子召回,但现在随着刘澜的野心越来越大,全天下人都瞧出了他的野心,可以说刘澜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使得很多忠于汉室之人有了远离之心。 当然了这也是刘澜自己造成的,当年他布檄文,邀刘澜讨董,他居然在辽东搞了一出尊汉不尊董,自此天下谁人不知他尊汉的态度,可现在呢,屡不奉昭,完全无视天子,虽然他表面说着这些命令是他在背后主使,可随着他的实力壮大没人会听他说这些。 所以只要刘澜的职位势力变得越来越大,那么就会有忠于汉室的臣子为此担心,不管他是否也打着汉室的称号,终归正统现在在许都啊! 而且,如果说很多人还无法现刘澜的野心,那么陈群却一定会,他是刘澜倚重的心腹,更是徐州的刺史,对于招募他,曹操是真没多大的把握的,可是从陈纪身上,他找到了突破口。 只要能将陈纪招募回来,那么陈群那里就不用操心,很简单,刘澜一定会防着他,而陈群也会因为父亲的离去而忐忑不安,两人相忌,陈群终归会与他的父亲一样回到许都,到那个时候,他再以天子的诏令给他委任要职,虽然不确定他是否会出仕,但只要火候掌握的妙,就一定有机会。 曹操目送着毕昀离去,派人盯着他的去向,很快就有人传来消息,他离开车骑将军府后就直接出城而去了,从回返许都之后,连家都没回一趟,看来他这回是真的怕了,毕竟他已经在自己面前立下了军令状,如果因为他而坏了大事,曹操要的可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脑袋! 曹操在议事厅耐心的等待着,三尊酒后,荀彧便抵达了,这是在面见毕昀之后派人去找到的,等他进来坐下之后,曹操低声,说道:“毕昀那里有些变数,你那里先停一停吧,至于陈家的府邸,先布置着。” 荀彧听后,皱了皱眉头,有些奇怪道:“难道陈老胃口太大?一个太鸿胪还无法满足他?那卑职倒是有些好奇了,他的胃口到底有多大?难不成是看上了曹公的司空?” 毕竟袁绍要让太尉都被陈纪拒绝了,一个太鸿胪确实有些寒酸了,不过陈纪连太尉都看不上,同为三公的司空,他就能看得上了?所以他是真怀疑他还会拒绝,可是如果连三公都拒绝了的话,那还有什么能吸引他?难不成他是要学董卓,让曹公再立相国?“ 小心翼翼的说道:“曹公,陈老不会是看中了相国之位吧?”这位置连现在的曹操都不敢染指,虽然大朝会时有人提议且天子已经同意,可是曹操已经拒绝了相国的位置,若搁在平时,曹操自然会借坡下驴,可有过袁绍和他争大将军之事生,吃一堑长一智,他是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而且他也对这样的虚衔并没有多么看重,实力才是第一,不然的话,再高再大的职位也保不住。 摇着头,气呼呼的曹操说道:“可不是陈老当真对相国充满野心,是毕昀没有按照文若的意思办,更何况陈老又怎么可能会对官职恋恋不舍,如果他愿意的话,几十年前就已经坐上三公之位了,也不会在老擎天故去之后去平原当了国相,他啊,和老擎天一样,更愿意在地方上,造福一方百姓,而在朝廷,在三股势力的倾轧之下,他啊,不会有多大的建树。” “这也是陈老慧眼如炬,当年外戚、氏族直接的争斗何其惨烈,陈老如果入朝为官,还真能斗得过他们。”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股宦官的势力,奈何因为曹操的身份,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都会被贴上这一标签,所以他刻意的回避了,可荀彧越是如此,反而让内心敏感的曹操越是不舒服,他脸上不悦的表情一闪即逝,话题又拉回来陈纪身上:“有些话,当着别人没说,可你们荀家和陈家乃是世交,有些事,我觉得你亲自出面其实更方便做,就好像这次招揽一事,我觉得你还是写封信派个家仆送过去,不必多说什么,就探探家乡或者叙叙旧情就好了。” 荀彧愣了下,一开始还没回过味儿,但以他的眼力与精明,很快就猜出了曹操的用意,直等他说完,才笑着说道:“曹公,这些早在数年前您和卑职提起陈家父子时卑职就一直在做。” “好哇,你瞒的我好苦啊,不过你是如何避开刘澜的眼线的,他帐下那些内卫,可不是吃素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