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政让他看到了戡乱的希望,这个时候,他的想法就只有一个,东攻刘澜,南夺寿春,西进荆襄夺巴蜀,然后与袁绍一决雌雄,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针是最正确无疑的,因为他能够借着天子的名义,将这里面大多数实力不济的对手拉拢过来,而不是以武力对抗,但是他第一步就碰到了硬骨头。 袁术败了,吕布亡了,连臧霸也夹着尾巴。 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想要实现最终戡乱大计,原来不起眼的刘澜才是眼下最大的阻碍,现在的刘澜已经不是当年辽东时期只用兵三千龙骑军的刘澜了,他不仅有着一支精锐骑兵,更有着兵力远远超过他的步兵。 兵力的悬殊考验着治下军需与补给,这一点他比不过刘澜,这就是现在的大势,直到第二次徐州之战,真正和刘澜交手之后他才算彻底看了个清清楚楚,将来得天下者,必然是冀州袁绍,或者是徐州刘澜,至于他,除非有一线机会,让他能够将二人之中的一人成功取代,不然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所以说,曹操是较为清醒,也最没有后路可选的那一个,他只能出手,但是不管是袁绍还是刘澜,在二人之间做出选择容易也难。 容易是因为在第二次徐州之战后他已经探出了徐州军的战斗力,相对袁绍的冀州军强了很多,真要动手,对付袁绍显然更容易,但他没有赢他的那个把握,或者说没有真到了去与袁绍拼命的那个地步,但是刘澜就不同了,他是很多人的眼中钉,是可以联手他人一同对付的存在,所以要在两人之中找一对手,几乎是治下所有人都发出了一个相同的态度,那就是先打徐州,这个时候,其实曹操是希望郭嘉能给他一个正确的判断,可是看到曹操那忧心忡忡的模样,他知道不会有什么其他结果。 他也知道刘澜难以对付,但是先攻袁绍难道就真的明智吗? 刘澜毕竟年轻,比他们都年轻太多,这样的年纪人是容易出现失误的,反之袁绍,虽然他又这样那样的毛病,可是他帐下的谋士却足以弥补,再说要攻袁绍,你还要过黄河,这道天堑,就主公让他们打消了主动进攻的念头,所以不管怎么去选,对付他刘澜必然是首先。 曹操率领着山阳军出城,一路南下向睢阳而来,可部队开拔了不过十几里之后,突然一匹快马来到他身边禀报,“将军,斥候刚才在巡查的时候,发现了徐州军的斥候一直在暗中监视着我们,请将军指示斥候营是否对其攻击。” “徐州斥候?”曹操听到斥候的一刻,心中咯噔一下,暗道一声不好,斥候居然一直跟着他们,显然这是某些人甚至很可能是刘澜的指示,那么他的目的必然是要探知自己的行动,从而来断定自己的打算,如果这个时候不进攻,那么他的决断都会在刘澜的预料之中,可就算现在进攻了,刘澜也很可能判断出他的真正目的。 他连忙令道:“让他们跟着,千万不要打草惊蛇,不过一定要把这帮人给我盯好了,要随时可以将他们全部斩杀,明白了吗。” “诺。” 斥候下去了,曹操心中却难以平静,他早该想到刘澜会在捉摸不定他的意图时盯着自己的动向,果不其然,不过既然刘澜想要通过盯着自己来判断他的真正目的,那么他就有很多办法来扰乱刘澜的判断,这一点曹操还是很有办法的,只要让部队多几个选择,就可以轻松办到,到时候待假消息源源不断传递回去之后,他在对那些徐州的斥候下手,那么刘澜就又会变成瞎子一个:“让曹洪,乐进来见我。” 片刻,前锋曹洪便快马来到中军已经下马等候的曹操面前,翻身下马,走上前躬身行一礼,道:“末将见过车骑将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