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徐州之战(102)-《大汉龙骑》


    第(3/3)页

    这本来并不算什么,可是在亲自见识过了敌军的兵械之后,夏侯渊决定必须要带给曹公瞧一瞧,其实,曹操也一早对徐州兵械有所耳闻了,奈何始终没有太好的机会缴获,所以只能徒呼奈何,虽然也让治下的官方作坊大力生产革新,但效果一点都不好。

    这一点倒不是曹操扣,而是他还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窍门,再加上他治下对这些奇淫巧技乃至于工人先天的歧视,大环境如此,工人们能发挥的作用自然无法与徐州相比了。

    就好比刘澜敢取消工籍与商籍这一点,在许都,就没有一个人敢提出来,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也只有刘澜这样的人才敢做,毕竟他没有什么根深蒂固的传统势力,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毫无顾忌,可似曹操、袁绍这些诸侯就不一样了,他们要顾忌的人和事太多了。

    而且要革新要发展,离不开经费,成功离不开高成本的投入,但高成本的投入未必能够获得成功,更何况在革新成功之后还要有价值五十两黄金的特别奖励,而失败之后虽然不奖励不惩罚,但耗费的一切同样也要由兵械厂花费,而兵械厂的开销,除了一部分通过出售民用器械来盈利外,更大的一笔开销,却还得刘澜的将军府填补巨额亏空。

    所以如果不是刘澜看重兵械厂的价值,兵械厂根本无法经营下去,至于转为民间资本就更是天方夜谭了,也许有一天有这个可能,但那也是把兵械厂进行拆分之后的事情,就现在来说,还办不到。

    曹操亲眼见到了徐州的朴刀、龙骑甲、长枪以及大盾和弩机,虽然还少了一套丝质内衣,但这几乎是徐州一名士兵的完整装备。

    曹操看完之后,颇为震撼,虽然曹操自西园八校尉时期就已经开始领兵,但与刘澜比起来,他更像是半路出家,虽然这时代的将领大多都是如此,但这也是他们与刘澜最明显的不同。

    在作战装备上,卒伍出身的刘澜更为看重,士兵的死活,也许很少会有人太过关注,可刘澜不一样,他尽可能的要从作战装备上保证士兵的安全,其次才考虑把他们训练为精锐士兵,而大多数诸侯,不管是曹操还是袁绍,他们首先想到的则是把士兵训练成精锐。

    当然这与他们本身所处的环境有关,虽然曾为西园八校尉,但是他和袁绍两人真正独立统兵,还是讨董,而当时他们的部队,由于都是招募的农民,作战能力低下,作战装备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要让他们了解兵械该如何使用,上战场之后该如何保持阵型,又该如何去杀敌。

    也就是说他们要对自己的士兵从零开始,而刘澜这些事情,则在黄巾之乱时就一直在做,所以士兵的训练他无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与辛苦,而是能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到如何来让士兵在一场战斗之中能够更少的减小伤亡。

    可是他们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却无法做到这一点,试问一支连战斗力都没有的部队,你又如何能考虑这些呢,不是他们没有远见,而是先学会走路,才能去考虑跑步的事情,任何事情都得一步步来。

    而现在,在经过多年的征战之后,袁绍和曹操的部队可以说都从最初的农民军变成了真正的精锐部队,接下来他们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的武器装备上,但是这个时候却发现在兵械上他们与刘澜的差距已经不是一星半点了。

    瞧瞧人家的兵器朴刀,比环手刀更为轻便也更为锋利,尤其是耐久度上,环手刀根本就无法与其比拟,再看看铠甲和徐州的装备一对比,感觉他们就好像是拿着一堆破铜烂铁在战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