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 寿春之战(148)-《大汉龙骑》


    第(2/3)页

    可这就是现实,甚至这几年他也完全看出来赖,主公对此完全默认不管,甚至还有点乐于见到如此的一个局面,他很认真的考虑着主公这样做的用意,虽然猜测可能不准,但也看出了一些门道,那就是三方势力互相掣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要有所发展,那就必须为自己寻求一方势力,而辽东系无疑是他最为期待的一方,可是在寻找一个切入口时,可不管是他大小就知晓的关羽还是张飞,打从他到了徐州之后,就很少能够与他们见面,最终他把目光投到了徐庶身上,通过多方打探与分析,他对徐庶平时的一些习惯非常清楚,也因此才有了希望能成为他的弟子的想法,但随着徐州之战开启,这一切都变成了奢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终于他等来了这一次的随军出征,也等来了这一次可以直接单独与徐庶见面的良机。

    徐庶邀请他来到了自己的房舍,在中堂二人坐了下来,吩咐下去的酒菜早已齐备,挥退了丫鬟仆役,徐庶刚要斟酒,温恢非常机灵,抢先一步,拎起酒勺将二人的酒樽斟满,徐庶示意他不必如此麻烦,各自舀自己的酒就是了,然后举樽道:“来!我们满饮此樽。”

    “军师请!”

    两人端起酒樽,一饮而尽,但是徐庶说各自斟酒还是没能阻止温恢,他再次起身,将酒樽斟满了酒,徐庶微笑着看着他,等他坐了回去,才一脸好奇的问道:“听说你和主公是老相识了,我真的很奇怪,你是什么时候与主公相识的,能给我说说吗?”

    不过是刘放还是温恢,对于他们的突然出现其实将军府内部都有一些风言风语,但是具体是什么情形却无人知晓,就算是张飞和关羽,他也只是听到些只言片语,只是知道他与主公关系匪浅,但具体是怎么回事那就一点都不了解了。

    一边问,他一边注视着温恢,将他的每一个表情都看在眼中,他见温恢脸上露出为难之色,便笑着说道:“如果不方便说,那就别说了。”其实他这个年纪,在联想到主公在涿县与关羽结识,那时候的温恢和刘放,还都是孩童,与其说是他们与主公相识,倒不如说是他们的父辈与主公相识,至于不少人私底下说什么私生子之类的闲言碎语,他是万万不会相信的,因为年龄对不上,所以这完全就是在抹黑主公,或者说有些桃色的传闻更容易为世人所接受罢了,就算不是真的,也会被传成真相,对此徐庶是一点都不客气,派出内卫,对这些散布谣言眼进行极其严厉的惩处。

    温恢摇了摇头,道:“其实卑职对主公的记忆非常稀少,毕竟那是卑职年纪还小,对主公记忆并没有多深,甚至只知道他姓刘。而卑职对这位刘世叔仅有的一点印象,则是主公当年大破黄巾,当时家家张灯结彩,如同过年,而且那一天也是父亲半年来头一次露出笑脸的一刻,而在那之后,我对主公便只有从父亲口中得到一些关于刘世叔的消息,随着年纪越来越长,也才终于知晓了原来闻名天下的刘世叔便是主公刘澜,但当时卑职一直陪父亲在涿县,一直到父亲故去,才遵照父亲的遗嘱,拿着荐书前来投奔世叔。

    “哦?原来是这个样子。”徐庶点点头,温恕是他的父亲他是知晓的,但那个时候的温恢年纪实在太小了,对于刘澜的记忆都非常模糊,能说出这些来已经很难得了,知道不可能再挖到什么内幕,其实哪里还有什么内幕,早就从关羽和张飞那里知晓了,只不过在他们的口中却是完全没有温恢这个人的,当然了温恕还是有的,所以他也就不再打听涿县的事情了,对他来说,这条线其实已经非常完整了。

    两人随后便不在继续谈论主公当年在涿县的事情,而是边喝酒边谈着政务,虽然徐庶现在处理着内卫,对温恢守口如瓶,什么也没透露,但温恢也非常清楚什么该问什么不该说的道理,至于他的事情,议曹说白了就是有自己一间公房,但却没有公务,但是刘澜如果有什么事情需要商议的时候,他是可要在议事厅提供建议的,说白了就是散吏,没实权,但因为可以直接议论参谋军机大事,所以地位较高,在将军府内都卖他面子。

    二人闲聊,自然而然就又说道了冀州的事情上,徐庶笑着说之前何止你心中憋闷,他也一样,提心吊胆,可现在完全不担心了,这件事毕竟是温恢发现并及时通报的,所以他也没有隐瞒,虽然有些事情是内幕,徐庶知道规矩,不能对第二人谈,但是他叫温恢喝酒,可不解决只是对他看重,还有其他目的,所以对他说了一番经过主公允许范围的内幕,让他知道这些,也好让他给冀州回信,而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啊,难道我们坐视不理,放任冀州攻打兖州?”当温恢得知了主公的打算之后,大吃一惊。

    “自然,不然你以为人家为什么会给你传这封书信呢,这就是给予我们警告呢,如果我们不给人家明确的答复,而是全力与曹操联合的话,那么袁绍就要先拿咱们开刀,可如果咱们保证不帮忙的话,那么袁绍就不会来犯广陵,而是攻打兖州,所以你这封回信至关重要。”徐庶解释着原因,而温恢则目瞪口呆,道:“那也就是说,这封书信其实并非是袁熙,而是袁绍,而他的用意就是让我们自己做出选择,是战是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