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 寿春之战(170)-《大汉龙骑》


    第(2/3)页

    “主公放心,这件事卑职保证做到既隐蔽又不会让曹操、袁绍知晓是我们泄露出去。”徐庶信誓旦旦的说着,这让刘澜多看了他一眼,但并没有多问,想来也是通过许都的内卫把消息传开,至于其它的可能也同样会有,不过刘澜向来不稳过程,只问结果,如果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办不好,那每年在内卫耗费数百万之具的五铢,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许攸离去,徐庶和刘澜商量了一番之后也退下了,房间里只剩下了刘澜一个人,对于和袁绍的联盟,刘澜知道很多人都强烈反对,这不仅仅只是那些武将和徐州的世家官吏,而是从上到下,几乎所有人都不赞同,在他们眼中袁绍乃是大仇,除之后快都不解恨,更何况还与冀州结盟,但是他成功说服了所有人,这对他来说是一次好的开始。

    其实上下一心是非常好的,刘澜也乐见其成,但是对冀州这一次他知道上下一心更多的都是因为大家的私心,而这无疑是刘澜以往最希望出现的局面,只是这一回较为特殊一些,不过也无妨,毕竟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刘澜已经有点期待起来,当他们拿下九江时,曹袁之间的战斗已经如火如荼,虽然刘澜知道结果,但是从现在这个发展趋势来看,他根本就看不到曹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可能,在另一个时空中,曹操是在拿下寿春和徐州之后才与袁绍进行的官渡之战,再加上孙策之死、张绣来投,可以说官渡之战期间的曹操完全没有后顾之忧,所以能够放心大胆的去与袁绍进行战斗。

    但这个时空,因为自己的出现,曹操不仅没有拿下寿春更没有夺取徐州,甚至连张绣都没有解决,周围虎视眈眈,时刻都处在危险之中的曹操凭什么取胜?刘澜与关羽推演了无数次,毫无疑问,曹操最后都失败了,就算是火烧乌巢,都没能帮曹操取得胜利,这才是刘澜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要让徐庶去暗示曹操的原因,因为他现在的实力根本就很难抵抗袁绍,两者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而且因为四周虎视眈眈,曹操敢把周边的防御部队调走吗?他敢把防御张绣的李通调走,还是敢把防备徐州的部队调离,甚至是在谯县防御袁术现在防御自己的部队调往前线与袁绍作战呢?

    到时候他肯定会顾及,不调兵可能会败在袁绍之手,调兵则可能会被四周的饿狼们瓜分,前门驱虎,后门迎狼,这才是现在曹操最为尴尬的处境,所以真的要与袁绍作战,他也肯定会先稳定自己的后方,而唇亡齿寒的道理对身边这些个诸侯无疑是适用的,最少到时候可以保证这些人不会落进下石,不然他完蛋,所有人都跟着一起完蛋,包括刘澜自己。

    这一点刘澜当然心知肚明,曹操胜了,刘澜还有与他一争长短一较高下的可能,可一旦袁绍胜了,刘澜除了偏居一隅之外,再也没有可能逐鹿中原,他打开了一副兖州地图,别看他在这个时代没去过兖州,但是因为内卫的原因,天下十三州的地形几乎都已经制作成地图,甚至还有一副偌大的大汉地图,当然这时期的大汉地图可无法与后世地图相比,就是范围也不过只有十三州,诸如现在的鲜卑、西羌、南蛮之地就更不要提了,根本就没在他这幅地图中出现,就算是西域也只是在凉州金城为之。

    但这幅地图会不断的完善下去,因为这些地方,势必将是日后内卫主要前往测绘的地方,

    他盯着地图,久久凝视着兖州区域,尤其是白马这个地方,因为他知道历史时期曹袁交战好像就是这一区域,当然这里是演义内容,真实的情况究竟如何,对于正史官渡之战并没有多少了解的刘澜其实并不知晓。

    但因为推演,刘澜对于这一仗的结果心知肚明,甚至看得无比透彻,他实在想不到曹操凭什么能够战胜袁绍,除非后者暴露出了自己的软肋,而这又是临时发生,就好像演义中的火烧乌巢,让曹操反败为胜,但是现在看不到,最少他替曹操捏着一把汗,在他眼里,最好的结果显然是二人在官渡战场上一直耗着,拖着,不胜不负最好。

    可是真要消耗下去,莫说是曹操,就算是自己也真的打一场消耗战也必败无疑,以弱胜强的关键是什么,是速战速决,而不是消耗,也就是说这一仗对于曹操来说最理想的时间点为两个月到半年,再久那就对曹操非常不利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