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学武(今日将有四更,求收藏)-《大宋小侯爷》


    第(2/3)页

    原因总结起来都是:你体质太弱,不适合练武。因为他们所熟知的武艺,无不需要强健的体魄做支撑,李策这样的身子根本就经不起折腾。

    李策当然不信,他认为众将领是藏私,不愿传授自己。直到一个将领取了自己的长槊,舞了一遍后交给李策,也让他试试。李策憋了半天劲也没舞起来,他这才相信众人并没有骗他,这长槊少说也有三十斤重,自己手提着都吃力,就别说得心应手的挥舞了。

    李策叹口气问道:“唉,我就不能学些别的?比如剑术,这个好像并不需要很大的力气。”

    “剑术并不适合战场厮杀,只适合一对一小范围的打斗,故军中并没有人精通此道。”一名将领道。

    李策急道:“难道就没有我能练的武艺吗?”

    众将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得出一致结论:你只能学习箭术了!

    但此箭非彼剑,而是射箭,这个并不需要很大的力气和扎实的基础。并且有将领给他指明军中箭艺最高的便是军都统制官一奇,要他去找官一奇传授箭术。

    北宋前期,以边军为例,军队编制以指挥、军为单位,通常是五百人为一指挥,五到十指挥为一军。官一奇、宋金刚都是是一军的都指挥使。

    李策在问明官一奇所在后,跟众将领客气一番后,便告辞往官一奇处寻去。

    众将领见李策走了,也终于松了口气,教一个文人练武本就不是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此人还颇得陈帅赏识,又不能打骂,实在是头痛至极,好在连哄带骗终于把他弄走了。

    众将领其实心里明白,以官一奇的个性还真不一定买陈帅的账,李策这一去指不定会触多大的霉头呢,不过众人均是心知肚明,都不点破,只要不跟着自己学就行。

    李策按着众人的指点,加上一路的打听,终于寻得官一奇的箭术场。

    李策远远望去,见此处校场并不如其他校场那般开阔,操练的士兵人数也不多,零零散散的也就五六百人左右,前面一排的箭靶,兵士们正在弯弓搭箭。

    兵士们东侧的空地上,一精瘦男子负手而立,目不转睛地盯着兵士们操练。

    只见此人约莫四十多岁的年纪,身材有些修长倒不是特别魁梧,但给人一种极为精炼的感觉,尤其是一双猿臂颇为惹眼,很明显能看得出比一般人的双臂要略长,他肤色黝黑,身着暗黑色的铠甲,双手负在背后,站在那就如寒风中的一棵松柏,傲然挺立。

    李策见此人的打扮与气势,心想此人应该就是官一奇了,稍一停留,便快步走上前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