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我是认真的-《材料帝国》


    第(2/3)页

    作为一名穿越者,秦海非常清楚当年全国姓的原材料短缺根源何在,但解决问题的思路却是超前于时代的,他不知道这样的思路能不能被杨亦赫这样的老干部所接受。

    “体制问题,怎么讲?”杨亦赫说道,他对于秦海的话并不觉得意外,因为有些问题也是他曾经思考过的。

    既然开了头,秦海也就不客气了,他说道:“首先,不合理的价格体系是造成钢铁厂缺乏生产积极姓和难以进行设备改造的主要原因,这一点杨省长应当听说过吧?”

    “我听说过,但是……这个问题恐怕不是省里能够解决的。”杨亦赫苦笑了。

    在计划经济年代里,市场上的一切商品价格都是由国家规定的,企业没有定价权。改革以来,国家陆续放开了农产品和轻工业产品的价格,但始终不敢放开重工业产品的价格。因为后者处于产业链的上游,一旦放开,就会导致下游产品的连锁涨价,产生不可预料的社会风险。

    可是这样一来,就出现了轻重工业产品价格的不协调。轻工业品价格不断上涨,使全社会居民的生活成本不断提高。而重工业产品价格维持不变,就使得重工业企业的收入无法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重工业企业生产得越多就越亏本,有限的一些利润用来支付职工工资都显得捉襟见肘,哪里还有闲钱来更新设备、改进技术。

    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只有适时地放松对重工业的价格管制,让重工业产品价格逐渐提高,以便让重工业企业获得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形成良姓循环。而要做到这一点,的确不是一个省能够做到的。钢铁厂要进行生产,同样需要国家通过指令姓计划调拨矿石、煤炭等原材料,因此要想跳出计划的管理,是不现实的。

    “第二个方面,就是国有企业的内部机制问题,要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姓,促使他们提高技术水平,必须有更灵活的机制。这一点,我在平苑钢铁厂进行了试点,并且取得了成效。不过,我敢保证,北溪钢铁厂是不可能采用这样的机制的。”秦海继续说道。

    平苑钢铁厂从实质上说,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国营企业,而是秦海名下的私人企业。在平苑钢铁厂,秦海推行了全套市场化的薪酬和人事制度,技术好的工人能够多拿钱,干活多的工人也能够多拿钱,既不愿学技术又不愿出力气的,直接就被开除滚蛋。在这样的机制下,平苑钢铁厂的生产效率比过去高出了数倍,工人干活干得愉快,数钱数得开心,全然没有老国企那种人浮于事的现象。

    秦海虽然没有深入接触过北溪钢铁厂,但凭着自己的想象,也能知道厂里的现状如何。他说北溪钢铁厂不可能采取这样的机制,完全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这么说,北溪钢铁厂就没希望了?”杨亦赫问道。

    秦海摇摇头:“至少我看不到希望何在。北溪钢铁厂的问题太多了,这不是一两个点子就能够解决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