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杨新宇来了-《材料帝国》
第(2/3)页
杨新宇大摇其头:“李教授,我看过你在《汽车工业》、《冶金》等几份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都是关于我们的配件国产化工艺的,我们这边的几个专家以及德方的专家都表示,这些论文的水平非常高。德方人员甚至认为,中国有像李教授这样的优秀学者,在十年之内解决浦桑汽车的全部国产化问题也是完全可能的。”
“其实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有很多关键的思想都是小秦贡献的。论文署名的时候,他执意要署在后面,倒让我这个老人占了小年轻的便宜了。”李林广红着脸解释道。
杨新宇当然知道李林广说的“小秦”是何许人也,他抬头扫了一眼,看到了站在人群背后的秦海,便呵呵笑着指了一下,说道:“秦海同志,别站在后面了,你是这次国产化工作的主要功臣之一,部里的领导可是指名道姓要见你的哦。”
“其实我真的没做啥。”秦海装出一副腼腆的样子,走上前来,一边与杨新宇握手,一边向杨新宇身边的路晓琳点头微笑,结果换来了路晓琳一个佯嗔的白眼。
互相寒暄之后,遵照杨新宇的要求,宁中英开始陪同他参观青锋厂的生产车间和实验室。这半年来,青锋厂新建了两个专门进行热处理的车间,原来建在工棚里的材料实验室也搬进了新建的两层楼房。在各个车间里,杨新宇一行既看到了崭新的机器设备,也看到了青锋厂因陋就简自己制造的各种工艺装备。等到走进材料实验室的时候,见多识广的杨新宇也惊呆了。
“这就是你们的材料实验室?我怎么觉得,部里的机电研究所,都没有你们阔气啊!”杨新宇略带些夸张地赞叹道。
青锋厂的实验室从总体规模上说当然无法与部里的机电研究所相比,但具体到一个实验室里,看起来的确是要阔气得多,因为其中的实验设备绝大多数都是新近采购的,无论是外观的成色,还是技术水平,都超出了科研资金极其拮据的机电研究所。
“没办法,我们承接的这些配件,核心技术难题都是集中在材料技术上,没有一个像样的材料实验室,怎么能解决这些技术问题?要说建这个实验室,可费了劲了,我们厂几乎是砸锅卖铁,才凑出买这些设备的钱呢。”宁中英嘴上叫着苦,脸上却尽是得意之色。不说他这话本身还有水分,就算是真的,别家企业可是连砸锅卖铁的资本都没有呢,他有何理由不感到得意呢?
李林广在一旁补充道:“青锋厂的领导的确是非常有眼光、有魄力,在科研投入方面不惜代价。没有这样强有力的支持,我们这些研究人员就算是拼出老命,也不可能拿出这些成果的。”
杨新宇笑着对宁中英说道:“宁厂长,我作为一个外人多一句嘴,李教授他们为这个项目贡献了智慧,你们应该按他们的贡献给他们支付应得的报酬。现在社会上说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你们不能让搞材料的不如卖木料的。”
“不会的,不会的。”李林广抢着回答道,“宁厂长他们对我们非常照顾,给我们的报酬……唉,说出来我们都脸红,不好意思拿呢。这半年来,我们教研室的老师利用这些实验设备,出了很多高水平的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当向宁厂长他们交实验费才对呢。”
“哈哈,原来是这样。”杨新宇爽朗地笑着,说道:“这样就好,生产和科研相结合,这是我们一贯提倡的作法嘛。在这次现场会上,你们也要就这个问题做一个经验介绍,以便在全国进行推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