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全力支持-《材料帝国》


    第(2/3)页

    秦海笑道:“王司长,这个目标其实是很容易做到的。您想一下。当一个青锋农机厂,每年就能够出口100万片旋耕刀片。国内那么多大型农机厂。各种犁铧、耙片的产能可以轻轻松松地提高到几千万片。咱们国内的人工成本远低于发达国家,只要产品质量能够达到国外的平均水平,出口1000万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

    “可是,咱们的基础件质量能够提高到这个程度吗?”王长松又问道。

    秦海道:“这个也容易,可以先让青锋农机厂把他们的技术要领传授给兄弟企业。各家企业再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产品特点进行调整。崔部长刚刚交给我一个任务,就是要研发世界领先的刀头处理工艺。如果这项工艺能够实现突破,也可以在全国进行推广,届时咱们全国基础件企业的技术水平都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可是……”王长松心中叫苦,这种还没有研究出来的工艺。怎么敢直接写到方案中去呢?万一出现什么差池,这板子可就要打在他的屁股上了。

    秦海看出了王长松的迟疑,他笑道:“王司长,做事哪能一点风险都没有?咱们提出这样一个目标,也是为了激励有关企业勇于攻关嘛。你想想,如果我们能够实现这样一个目标,那咱们农机系统可就是放了一颗卫星了,这是多么风光的事情?”

    “这个……要不就先这样写上吧……”王长松无奈地说道,在他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要请示一下崔洪春再说了。秦海说的好处,他也是能够看到的,从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到能够一年出口1000万件以上的产品,这份政绩是沉甸甸的,由不得王长松不心动。

    有关研究各种机械设备方面的内容,也没有完全从方案中删除掉,只是进行了一些必要的精简,把一些项目列为选择性发展的项目,这样看起来也更为完整,同时也好对那些生产企业有个交代了。

    方案的框架调整完毕,剩下的工作就是进行文字上的润色,这就与秦海无关了。他向崔洪春、王长松等人打了个招呼,便乘车离开京城,返回了安河。

    秦海回安河的第一站,落在了红泽。他来到安河工学院,把李林广约了出来。和从前一样,他把见面聊天的地点选在了一个小饭馆,点了菜之后,又专门给李林广要了半斤白酒。

    “哈哈,小秦,你这算不算无事献殷勤啊?”李林广看着自己面前的酒杯,笑呵呵地对秦海问道。经过这两年的合作,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颇为亲近,李林广这话也就是开开玩笑的意思而已。

    秦海端起酒杯,也笑着说道:“李老师,您还真说对了,我的确是有事要求你。不过,咱们得先喝几杯再说。”

    “你这是居心不良,想把我灌醉了,好算计我。”李林广道。

    秦海大摇其头:“这可错了,我知道,李老师一向是酒醉心明,越是喝得多,脑子越清醒。我要先请您喝酒,然后再谈事,也是这个原因。”

    “是吗?那我可就不客气了。”李林广哈哈笑着,与秦海碰了杯,饮尽了杯中酒。

    既然秦海说不着急谈正事,两个人便先从一些闲话聊起了。李林广问了一下秦海的近况,秦海把在浦江进行汽车材料技术交易以及农业部制订行动方案的事情,都向李林广说了一遍。李林广唏嘘不己,叹道:“唉,在中国做点事情可真是不易啊,小秦,你不仅技术上过硬,人情世故方面处理得也不错,是个学术带头人的材料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