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有人要搞大名堂-《材料帝国》
第(2/3)页
在双轨制下,生产资料的计划内价格和计划外价格差距极大。以普通钢材为例,计划内价格为每吨15oo元的时候。计划外价格可以高达5ooo元。由于存在这样的价差,生产部门迫切希望扩大计划外产品的比重,而国家计划部门则坚持要保住计划内产品的比重,二者之间的博弈非常激烈。
国家希望保持计划内价格的原因,在于担心生产资料价格高涨对下游产业带来成本压力,进而导致最终产品价格飚升。但随着其他产品价格的逐步放开,维持计划内价格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已经是极其不公平了。钢铁厂生产一吨钢材。只能卖到15oo元。而下游企业用这些钢材,却能够赚到几千元的利润。这样一来。市场上消费品的价格并没有得到控制,钢铁厂却因为缺乏利润而屡屡陷入经营困难。
国家计委这一次下决心取消统购统销,就是希望把生产自主权真正地还给生产企业,让他们能够从市场上获得利润。只有让生产资料企业获得利润,才能保证这些企业拥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从而最终解决生产资料短缺的“老大难”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计委方面最吃不准的,就是在生产资料的统购统销取消之后,其价格会上升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如果价格上涨太快,成本压力向下游传递,就可能会在全国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去年参加大秦集团成立仪式的时候。王鸿生便向秦海说起过这个担忧,而秦海给他的建议则是建立起国家级的生产资料储备,以便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的时候,通过投放储备来平抑价格。秦海还向王鸿生承诺,大秦集团可以在钢材储备方面助国家一臂之力。现在,王鸿生需要秦海做的,就是履行这个承诺。
“王主任,您放心吧,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秦海说道,“我们在安河岑州的钢铁厂,进行扩建,已经新增了年产4oo万吨的产能。我们在海东省沿海新建的大秦海东钢铁厂,近日就能够投产,一期工程的产能是5oo万吨,二期工程预计明年完成,届时还能够新增5oo万吨的产能,足够用来应付国内市场了。”
岑州钢铁厂扩能,以及在海东省新建钢铁厂,都是大秦集团展规划中确定的事情。秦海知道,中国即将进入一个经济高增长的时期,尤其是房地产开、道路交通建设等会出现过2o年的持续繁荣。在此期间,中国的钢材年消费量将从6ooo万吨上升到6亿吨,相当于全球每年钢材总产量的5o%以上。
如果要说在世纪之交的这2o年时间里什么产业最赚钱,钢铁绝对是可以排在前三位的。拥有这份先知先觉的秦海,自然要抢先布局,占据这个产业中尽可能多的份额。他搞出来的那些尖端材料,听起来很美,但在盈利能力上却远远不如钢铁。粗略地计算一下,以每吨钢材2ooo元计算,1ooo万吨产能就意味着2oo亿的产值,更何况进入新世纪之后,5ooo万吨产能的钢铁公司也比比皆是。
借着替国家计委分担压力的借口,大秦集团加大了对钢铁产业的投资。位于海东省的钢铁厂,原来秦海还担心审批、环评、用地等方面的问题会十分麻烦,结果有了王鸿生的支持,所有的困难都迎刃而解,一期工程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建成,即将投产。这样的建设度,也算是破了记录了。
王鸿生并不知道秦海的这些打算,他只认为秦海是出于一片公心,是为了给计委分忧而不惜成本地进行扩张。听说两家钢铁厂都已经形成了产能,他喜形于色,拍案道:
“太好了!有你们这9oo万吨产能支撑,钢材市场就掀不起什么大浪了。你抓紧时间布置布署一下,让两边的钢铁厂把产能开满。取消钢铁统购统销的政策,下月就会出台,到时候,我相信肯定会出现一规模的价格波动。”
秦海道:“王主任,我想确认一下,计委方面期望把钢材价格控制在哪个水平上,我心里得有一个底,以便确定我们的销售价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