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顾全大局-《材料帝国》
第(2/3)页
无论是“复关”还是“入世”,中国在当年的国际贸易体系中都是处于十分弱势地位的,为了赢得西方国家的承认,中国不得不屈从于各种各样的要求,惟恐哪个地方做得不好。被别人抓住了把柄。后世的人是无法想象当年中国是何等憋屈的,说到底。不就是为了能够多出口一些纺织品,多换到一些宝贵的外汇吗?
“王省长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不同意小原会社兼并安河电机厂,中国的复关谈判就会失败了?”秦海嗤笑着问道。他觉得王贺讲的这个笑话真的很冷,尤其是放在安河省的省长办公会议上讲,就更显得荒唐可笑了。
柴培德却是笑不出来。他和秦海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他知道,仅仅因为拒绝小原会社的兼并申请,当然不足以影响到中国的复关谈判,但政府里的事情是不能这样思考的。在中央殚精竭虑推动复关大业的时候,一个省里的官员不服从大局,做出影响外商感情的事情,这是一个政治觉悟的问题,怎么上纲上线都不为过的。
对于安河省的领导们来说,安河电机厂反正是要拿出来被别人兼并的,小原也罢、大秦也罢,谁兼并不是兼并呢?如果小原会社开出来的条件太差,省领导们或许还会犹豫一下,但人家的条件和大秦一样,你有什么理由非要护着大秦集团呢?
在省领导里,有像柴培德这样一心关照大秦集团的;也有觉得秦海太过张扬,巴不得找机会给他找点麻烦的;还有一些领导,认为大秦集团在省里占的好处已经挺多了,放弃一两个机会也无关紧要。在这种情况下,王贺祭出复关这样的大杀器,领导们自然就顺水推舟,纷纷表示赞同了。
柴培德作为唯一一个投反对票的副省长,虽然表示要保留自己的意见,但组织原则还是要服从的,只能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做秦海工作的任务。
“小秦,我只问你一句,兼并安河电机厂,对你们大秦集团来说,重要性到底有多大?”柴培德问道。
听到柴培德这样问,秦海知道他身上的压力的确是很大了。如果换成一个其他的人来与秦海谈判,秦海恐怕早就翻脸了,他不怕把官司一直打到京城去,即便无法挽回局势,至少也让这些省领导们恶心恶心。可是对柴培德,秦海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柴培德与宁中英有着很好的私交,在过去七八年中,对于秦海以及大秦集团也非常关照,与柴培德撕破脸,秦海做不出来,宁中英也不会允许他这样做。
想到此,秦海也叹了口气,说道:“现在谈这个问题还有什么意义呢?安河电机厂是安河省的,省里想卖给谁,我们又有什么权力去干涉。我们兼并安河电机厂的目的在于推出我们拥有自主技术的铈基永磁材料电机。从短期来说,是为了给我们的铈基永磁材料找一个展示平台;从长远来说,则是为了将来进军新能源汽车以及高铁路领域。这是一个战略性的举措,不过,也不是没有替代方案的。”
柴培德点了点头,从秦海的表述中,他知道秦海是不想让他为难,不过他也不便说什么感谢之类的话,只能在心里记下这个人情,想着日后有机会再给予回报。他说道:“安河电机厂拿不下来,你们可以考虑到其他省去找找有没有同类企业嘛,只可惜了这样好的一个项目,要花落别家了。”
秦海道:“其他省的情况我们也大致了解过。国内有几家有实力的电机厂,目前经营状况还不错,部里和地方政府都没有转制的想法。至于另外几家经营出现困难的电机厂,有的技术力量太差,我们兼并过来也没用,有的离安河太远,我们的永磁材料生产以及研究团队都在安河,太不方便了。还有,我们和安河电机厂合作开的永磁电机很快就可以定型了,如果要另找合作伙伴,一切就只能重新开始了。”
“能不能让安河电机厂把这项技术转移出来?”柴培德献计道。
“应当是可以的。”秦海道,“不过就算转移出来,生产也是一个难题,电机生产的技术门槛不低,我们如果白手起家,难度太大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