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多年来苏联的消费品供应比天气还难以预知(天气至少还有预报),苏联人为了对付这种情况,早就创造出一整套的对付办法。 阿廖沙骨子里是个华夏人,但这些天来努力适应着以一个传统苏联人的角度,去应付眼前的现实。 兜里多带钱准没错:不是说有足够的钱腰杆子才直得起来,而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钱花出去! 苏联人不缺钱,至少大部分人是这样(银行里取得出来的话),但除去不必要的浪费,“有钱没地方花”不是句空话。 一个苏联妇女一看到有人在排队,她的本能反应就是立即排进去,甚至她压根就不知道里边到底在卖什么。 只要看到前面有人急急忙忙地排进了队伍,其他人就自然而然地想到那里一定是在出售值得为之排队的东西。 至于出售什么东西,那是无关紧要的;先排进队伍再说,然后再打听卖什么。 至少等你排到了前面,就会知道在卖些什么,也许在此之前前边的人就会传话告诉你。 但买有些东西在苏联是不大需要排队的:重工业品! 阿廖沙手头没有足够的卢布,不可能想着去买辆伏尔加轿车,甚至这会去买辆新的拉达也不合适,就因为他不是哈尔科夫人。 找二手的吧。 但二手车这自由市场里没有,就算有也有一个过户问题,然后…… 刚才在进入市场后不久,他看到了自己的目标:一辆三个轮子的车。 黑色的乌拉尔M72,保养的不错,就在一个卖黑市酒类的地摊边上。 20分钟后,那辆车就归了阿廖沙,他打算骑着这辆熟悉的摩托车去芬兰。 至于摊主…再去搞一辆就行了,摩托车在苏联还不属于紧俏物资。 如今是夏天,苏联人的度假休息季,骑摩托车远行的人也不少。 一个俄罗斯北方来的家伙,在东乌买辆二手摩托车骑回家,这不常见,但也没奇怪到让人起特别疑心的程度。 阿廖沙在市场里又买了件几乎全新的二手风衣,风镜、手套和一顶能当安全头盔用的老式红军钢盔,顺手还买了个老式望远镜,这玩意挂在脖子上估计很拉风。 不再耽误,回到酒店套上风衣,带上背包退了房,这就出发。 背包放车斗:手提箱防震的,军用武器里最顶级的防震性能,估计从五楼楼顶往下砸都没事。 乌拉尔M72前身是纳粹的宝马R71,阿廖沙骑过华夏仿制它的长江750,超过760毫升排量,发动后声音很有气势。 四个前进档加个倒档,后退时都能达到16公里的时速,很实用的一款大排量摩托车,就是油耗大了点。 不过没关系,苏联不缺油,阿廖沙兜里的卢布也够油钱。 从东乌进入俄罗斯,这就一路向北,千多公里路,两天半赶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