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0章 西徐亚人-《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第(2/3)页

    张楠看看东方的天空,道:“我们的上古历史资料损失太多,不过结合考古和能找到的史料记载,在公元前9世纪以前,这西徐亚人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地区。

    到了公元前  8世纪早期那会,周宣王征伐猃狁、西戎,猃狁、西戎没法和周王朝军队对抗、被杀得大败,只能往西迁移,结果顺带着压迫更西边的西徐亚人越过阿尔泰山西走南俄。

    商代古墓里就出土有大量的和田玉质玉器,那时候中原人能知道西域的情况很正常,可惜记载常缺失,也不知道司马迁从哪个犄角旮旯找到的资料。

    不过也有人认为那时候自然灾害也可能是西徐亚人西迁的原因之一,这些西徐亚人到达高加索和黑海北岸后,驱赶原本这一带的西米里安人西逃、南迁。

    大鱼吃小鱼、小雨吃虾米,虾米就吃能吃土,就这么回事。

    大部分的西徐亚人在高加索至南这一大片地区定居,另一部分继续西迁至多瑙河流域,还有一部分跟踪西米里安人南下,到达小亚细亚和伊朗高原的西北部地区。

    打不过猃狁和西戎,不过欺负一下这边的土著还是没问题的,这有点像几百年后的匈人,如果是西迁的匈奴,那就同一个道理。

    到了公元前7世纪,定居在乌克兰大草原这一带的西徐亚人发展成强大的游牧民族,一直强盛到前3世纪。

    这些西徐亚人多次入侵西亚和南欧,与亚述、巴比伦、米底亚、波斯和马其顿都发生过冲突,基本上还是胜多负少。

    根据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军事将军修昔底德的记载,西徐亚军队当时的总数超过15万,还基本上是骑兵,战斗力非常强悍!

    后来随着西徐亚不断征服周围的定居民族,同时西徐亚人也开始慢慢习惯定居生活,步兵的比例在后期增加。

    根据古希腊人单位记载,西徐亚步兵就是买不起马的轻骑兵,装备标枪、弓箭和盾牌。

    骑兵一般是以只穿皮衣的轻骑兵为主,贵族们充当重甲骑兵,铁甲!

    至于装备,这轻骑兵和重骑兵的区别只在防护上,武器基本一样,都装备有短矛、标枪、弓和长剑。

    交战时一般是先以漫天的箭雨削弱敌军,一分钟至少能射出10至12箭,而且射程非常远。

    靠近后对手后再掷出标枪,然后重骑兵以密集队形冲击敌军的阵型中央部分。

    他们的重骑兵都受过严格训练,能够在冲击后重新集结,调转方向再次冲击。

    一等对手阵形被冲散后,轻骑兵就围上来结束战斗。

    可惜西徐亚人没有文字,他们在欧洲和中亚的历史都是古希腊人记载的:古希腊人还详细记录过西徐亚人的一次至少5万人规模以上的战役,是两个王子、两兄弟争王位,连希腊人雇佣兵和色雷斯人都参与了。

    具体怎么打的我忘了,不过高速运动的西徐亚骑兵在人数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居然能在激烈的战斗中维持一个整体,杀得对手大败亏输,最终大获全胜。”

    张楠说到这,关兴权问了句:“他们有铁质武器?”

    “嗯,赫梯人最早用铁,公元前8世纪残存的赫梯人势力被亚述帝国干掉,而亚述到公元前7世纪也就是最后的辉煌。

    就算它被人叫做最血腥、残暴的帝国,最后期也干不过新巴比伦和伊朗高原的米底人,这边境地区的亚述人碰上西徐亚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我猜测西徐亚人就是在那会学会了冶炼铁、使用铁兵器,根据出土文物和碳14的测定,公元前6世纪那会,这西徐亚人就已经很普遍的使用铁质兵器。

    这青铜是还在用,到公元前三世纪都混用,不过公元前五世纪的西徐亚贵族是连铠甲都换成了铁铠。

    而且可以想像,这西徐亚人还应该是不错的铁匠,他们的贵族至少在2500年前就用上了铁质的鱼鳞铠。”

    先进,非常先进,那可是公元前六世纪!

    至于张楠怎么知道的?

    不用张楠说,安德烈解答了这个问题:“我参观过几家有西徐亚人出土文物的博物馆,西徐亚人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下葬时会给死者套上生前的全部武器装备。

    据说到现在为止,已经有5千多座西徐亚古墓被发掘,得到的信息不少。”

    安德烈记性一流。

    张楠补充道:“100年之前,这西徐亚的历史几乎都靠古希腊的记载,谁让他们始终没有文字留下来,也不知道当初怎么统治的。

    或许用了周边国家的文字,可没保存下来的记载,现代人就靠古希腊一些碑铭和古典作家著作里的大量的西徐亚人名、地名、族名去知道有过这么个民族和国家。

    这几十年就靠了俄国和苏联的考古发觉,对西徐亚的了解多了不少…”

    说着,地方到了。

    疗养院非常大,不单单有漂亮的疗养别墅群和楼房、花园,还有些没开发的荒地。

    长了小灌木和荒草,这疗养院管后勤的人感觉如今物资短缺,加上正好季节合适,干脆从船厂借了辆挖掘机,要把这片多出来的空地整成一大片菜地。

    反正有人干活,大不了干活的人到时候能多弄点蔬菜、土豆回去。

    如今物资短缺,蔬菜也一样,这让张楠想到了二十几年后有时堪比肉价、甚至更贵的那些蔬菜!

    那时候城市的人要是能有个两三分地种点蔬菜,那可是极度幸福的事情:可居民没土地呀,买得起别墅能顶天立地、花园变菜地的人凤毛麟角。

    那会老家县城边上是山,都有不少人就在山上违规开垦点菜地出来,政府也懒得管这些小事。

    这疗养院的人是抱着类似的想法:还真没别说,一户人家一年的蔬菜费用都挺多了,更别说是在物资短缺的时代。

    华夏改革开放前后有句话很有意思:居民、居民,不如农民的一根田埂!

    开垦土地,挖掘机干完了,人工整理的时候发现了那根长矛头。

    这年月都开菜地了,水还管你个文物不文物,有钱外国富豪家的资本主义小姐好奇,随口就给卖了。

    也不贵,就要了两百美元,想着一人一百好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