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九章 针对嘉禾的挖人行动-《东方梦工厂》


    第(2/3)页

    不同于他白手起家,潘迪声出生在香港一个富商之家,其父潘锦系早年家贫,未读过书,十多岁由朝州来港后努力工作。一人兼几份差。靠省吃俭用,慢慢做起了钟表生意,后来拥有艺林、金轮两家钟表行,潘迪声从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父母对他管教很严,要求他要尊重长者,为人处事要有理有节。在香港读完小学后,他便独身一人飞往英国接受中学教育,四年后,潘迪声为了解美国,又进了洛杉矶一所大学,主修哲学和经济学,英国四年中学、美国五年的高等教育,令潘迪声获益匪浅。

    “香港就这么大的地方,豪门却不少,这些豪门之间盘根错节,势力像是滚雪球一样。”王子凡暗自皱眉,郑欲彤、潘迪声同时涉足娱乐圈,未免也太巧合了些,或许两家已经达成协议,郑欲彤的目的是针对东方娱乐集团,潘迪声目的是赚钱,两家联盟,等于多了个对手。

    潘迪声这小子本身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的创业经历在香港社会传位美谈。

    八年前,潘迪声大学毕业,回到香港,他并未像一般富豪子弟那样参与父辈的企业管理,而是从潘先生钟表行的最低层——售货员做起,六个月后,他又飞往日内瓦,在瑞士著名的钟表珠宝店chopard当了十八个月学徒,十八个月的经历,不仅使潘迪声掌握了手表工艺,他甚至能自己装配出一只手表,更重要的是,他学到了瑞土人如何经营高档钟表及贵重珠宝行的经验。

    一九八零年,潘迪声带着自己创业经营的全盘想法回到香港。回港后,他向父亲借了一百万美元,在香港最高级的购物中心中环置地广场开设了一家迪生钟表珠宝店,开始了他靠名牌、精品创业的传奇故事。中环是香港的高级商业区,租金昂贵。潘迪声以瑞士高级手表——劳力士、萧邦等及名贵珠宝为号召,在港人心中树立起名牌的观念。

    对于潘迪声走名牌精品路线经营的手法,刚开始时,不少香港商家是抱着等着看这个毛头小子笑话的想法。因为八十年代初,香港只有少数消费者懂得享用名牌产品,但潘迪声坚持认为,香港已步入亚洲新兴达地区之列,人均收入亦在中等达水平以上,此时正是培养、建立消费者享用名牌产品的观念之时。迪生公司因顺应潮流,引导潮流,走在时代的前面,这才能在八十年代大展宏图,创造一种新的商业经营模式。

    一九八零年十二月,香港进入八十年代第一个圣诞节来临之时,潘迪声在香港老牌英文报纸《南华早报》上买下整整八个版面,前五版用来祝贺香港市民圣诞快乐,后三版则刊登自己所卖名牌产品的广告。广告刊出后,吸引了香港众多专业人士的注意;迪生公司一举成名。1981年开设第二间分店,同年潘迪声开始进军高级时装业,他采取的办法是购买外国名牌服装香港专营权,他先获得了net时装的专营权,在香港开设了两家jour、dan时装店。

    短短几年时间,潘迪声成为香港拥有最多世界名牌专营权的个人,迪生公司也以经营名牌而闻名于港,受到众多中产阶级的青睐,潘迪声的生意也做得越来越红火。

    最近一段时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方兴未艾,香港一度出现了移民潮,经济出现衰退,电影业也不景气,就连有‘电影王国’之称的邵氏公司也减少拍片,甚至将影院出租给王子凡,金公主、新艺城联手瞬间又被击溃,嘉禾也缩减电影制作成本。

    就在此时,潘迪声却投资电影,来者不善!

    “邹汶怀!我已经给过你机会,既然你不珍惜,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了!”这一刻,王子凡眼里没有情义,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打垮嘉禾,无论是谁说情也不会改初衷,他不喜欢拖拖拉拉,当初击垮金公主就是抱着对待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之信念做到的!

    再做一次又有何妨!

    从新拿起话筒,拨了曾至伟呼机,一会后曾至伟就打来电话。

    “王先生,你找我什么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