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李嘉成出局-《东方梦工厂》
第(2/3)页
1月18日,怡和策略与所控的文华东方布联合声明,由文华东方按每股4.15元的价格,行1o%新股予怡策,使怡策所持文华东方股权,由略低于35%增至41%。
消息一公布,香港置地这边急得上火,对众华商来说不啻当头一棒,精明的李嘉成亦意识到事态的严峻,怡策与文华东方股权的变化,虽与置地无直接关系,却是怡和抛出的反扑信号,其后,怡和将会随机抛出一系列的反收购措施。
月底这几天时间,李嘉成、郑欲彤、包于刚,以及香港中信集团的荣志坚,数次晤面,商讨对策,决定为防指置地效仿文华东方,必须在另一反收购举措未出笼前,向怡和摊牌。
华人财团动向似乎包伟士预料之中,就连凯瑟克也轻松起来,李嘉成团伙中并没有王氏财团分子,这证明两方并不是一伙,相反还是竞争对手!
1月18日傍晚,股市收市后,在王子凡密切关注下,李嘉成、郑欲彤、包于刚、荣志坚等,赴怡和大厦与西门·凯瑟克、包伟士谈判,虽是短兵相接,双方仍彬彬有礼。
李嘉成开门见山,先说明长实系财团收购置地的诚意,然后微微一笑道:“我们愿意以8元/股的价格,收购怡和所持的25.3%置地股权!”
凯瑟克对这个价格并不满意,亦单刀直入,坦率且坚决地表明否定意见:“不成,必须每股17元,这是股灾前你郑重其事开的价格,李先生素以信用为重,不可出尔反尔,置地只是市值下降,实际资产并未损半仙,如何就从17元跌到8元呢?”
李嘉诚平静地说道:“凯瑟克先生,如果你未得健忘症的话,一定还记得,这17元并非我们双方敲定的成交价,应该重新议价,你我都在商场呆过这么多年,我想你一定不会陌生‘市价’是一切价格的依据的商场规则,现在置地的市价才八元多一点,我们以高出市价近4成的价格收购,怎么能说收购价下跌了呢?”
双方绵里藏针,话含揶揄之意,气氛氤氲着浓烈的火药味,素有“沙胆彤”之称的郑欲彤,以咄咄逼人的口气挑起新一轮较量:“既然和谈不拢,那只好市场上见,我们四大集团将宣布以每股12元的价格全面收购,按证券交易惯例,收购方的出价高出市价两成以上,便可在市场生效,置地的公众股东会站在我们一边!”
包伟士以牙还牙,说:“我们将奉陪到底,只要你们不怕摊薄手中的股权的话,置地不是九龙仓,更不是港灯,置地就是置地!是怡和的手中置地!”
凯瑟克怪腔怪调补充道:“你们也不是王子凡,休想从我手中抢走置地!”
李嘉成、郑欲彤、包于刚脸色铁青,这个时候提香港电灯,岂不是打他们的脸,说他们不如王子凡!
凯瑟克、包伟士半含半露,又把杀手锏抛出来,李嘉成等人不愿提高半分价格,告辞离开,直接从市场上吸纳置地股票,而包伟士酝酿已久的杀招也终于亮相,通过一系列收购重组,怡和所持的置地股权,由25%增至33%多,控股权相当牢固。
李嘉成为的财团无奈出局,还签了一个‘丧权辱国’的协议,怡和“更胜一筹”的是协议中有个附带条款,长江实业等华资财团在7年之内,除象征性股份外,不得再购入怡和系任何一间上市公司的股份,喧闹数月之久的置地收购战,就以这种结果降下大幕。
看好这场收购的证券界舆论界均大失所望,一些华文报刊在报道结局时称,这是“一场不成功的收购”,有些英文报刊则称这次战役是“华商滑铁卢”。
李嘉诚为的华资财团,为何不决一死战,较个高低胜负而就这么草草收兵了呢?
一些跟风的市民甚感纳闷儿,再看跟随王子凡的股民在怡和股票上大赚特赚,不由倍感眼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