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丁原与吕布-《光熹帝国》


    第(2/3)页

    由于皇帝开口为吕布说了话,其他大臣也无法再追究,各自退到两旁。伍孚还想再说些什么,袁隗却递给了他一个不易察觉的眼神,也只好闭嘴,回到原位。

    一场小风波悄然平息,刘辩又下诏对丁原吕布进行封赏。拜丁原为执金吾,进封怀侯。吕布为骑都尉。命两人入住国馆西园休息。

    国馆西园原本是皇帝的私人御花园,汉灵帝时花费巨资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和重建,将里面打造的犹如仙境一般。而汉灵帝本人在西园里醉生梦死、荒淫无度,使得朝政荒废,社稷将倾。很多大臣对这里都相当的不满,在汉灵帝死后,刘辩接到很多人上表要求关闭此处。

    不过刘辩觉得西园的建立花费甚巨,若贸然关闭有些可惜,而自己比较喜欢在濯龙园休息,对西园并不是很感冒,所以便决定将西园作为国家的宾馆,以后负责招待国外的使臣或将入住西园休息作为对有功大臣的赏赐。

    原本刘辩是想将钓鱼台酒楼作为国家宾馆的,可是同样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太保杨彪等人上书刘辩称“钓鱼台****,难堪入目。不宜作为国家宾馆。”刘辩无奈只好作罢,心里却对这些人腹诽不已:

    “如果钓鱼台真的在你们心中那么****,难堪入目,那为什么每日下朝或沐休之日你们都对那里趋之若鹜?”

    西园作为国家宾馆后,迎来的第一批客人就是丁原吕布两人。原本里面的那些裸泳馆之类的**东西已经被刘辩摒除,除了景色依然迷人外,其他的一切都已正常。

    当夜,刘辩又在西园摆宴招待丁原吕布二人,二人对刘辩的连番恩赐自然千恩万谢。

    第二日,吕布奉诏出城去安排并州军入驻谷门附近,并且修筑营房准备过冬。寒冬将至,刘辩自然不能让并州军在大山里受冻。

    经过一番的了解,他已经对丁原及并州军的来意和忠心放心了不少。并州军开始和蒋奇的西园军、卢植的北军一起拱卫京师安全。刘辩的实力又再次增大了不少。

    在吕布出城安排军队之后,刘辩又单独在濯龙园召见了丁原,目的就是想多了解一下他对吕布的看法。

    对于如何使用吕布,刘辩一直都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骁勇善战的吕布确实一个不可多得的大将,可另一方面吕布在历史上的反复无常和“噬主”的性格也深深让刘辩担心。

    不过刘辩也知道不能光靠后世的史书来评断一个历史人物。基本上汉代以后的中国人写史,总是要避讳当权者的厌恶,迎合他们的喜好。或者史家自己的喜恶也会影响历史的真实性。

    所以刘辩要将丁原召进濯龙园询问吕布真实的情况,毕竟现今吕布的周围人当中,丁原和他在一起最久,也关系也最亲密。

    通过他身边人对他的了解,刘辩好判断吕布究竟是怎样一个人,自己使用这把双刃剑时如何才能不会伤到自己。

    不过丁原来到濯龙园后,刘辩一开始并没有马上询问吕布的情况,两个人沿着濯龙园的湖边散着步,一边是冰封如镜的湖面,一边闲话家常似的聊着天。

    丁原武将出身,虽然不懂得什么治国方略,可却是一个行军打仗的好手。尤其是他驻扎并州长期与匈奴、鲜卑交战,对他们知之甚详。

    与刘辩谈起北方这些的游牧民族,丁原娓娓将他们的情况一一道来。

    经过从汉武帝开始的连年征伐,再加上匈奴人的内部分裂,到如今匈奴部族已经不似往日般强大。东汉初年就一分为二,分为南北两部。北匈奴不断受到大汉和南匈奴的攻击,逐渐西迁,而南匈奴进入大汉的河套地区,依附大汉称臣。南匈奴与大汉的关系极其微妙,表面上他们对大汉俯首称臣,可实际上却并没有放弃对大汉边疆地区的劫掠。而汉朝官员也经常对匈奴单于进行绑架、扣押甚至杀害,汉匈关系时好时坏。

    究其原因,丁原觉得北方的匈奴人不习汉礼,只懂得祭祀鬼神,并不像中原汉人那样讲究道德仁义,而是只追求利益,从而反复无常。

    这一点用刘辩的话来讲,就是大家的普世价值不一样。汉人有自己的一套道德信仰,一旦有人破坏了这其中的道德规范,自然会有国家法律制裁和社会舆论谴责。而匈奴人却没有这样的道德礼仪规范,在他们眼里只懂得祭祀神灵,不管做了多少坏事,只要把神灵侍候好了就不会受到惩罚。这一点和周朝之前的夏、商两朝人很相像,难怪司马迁在写史时认为匈奴人是夏朝后裔了。

    不过以丁原的看法,此时的匈奴人虽然对大汉阳奉阴违,可已经给是疥癣之患,充其量只是个别部族在混不下去的情况下进中原抢点东西,顶多算是强盗集团。

    而原先依附匈奴的鲜卑部族这些年却逐渐崛起,在其领袖檀石槐的带领下,北击丁零,西攻乌孙,东侵夫余,尽占匈奴之地,还屡屡入侵大汉北方边塞,大有昔日匈奴之势。汉桓帝忧虑鲜卑族的势力,曾经欲封檀石槐为王,并提出汉鲜和亲,却被檀石槐拒绝,足见其有极大的野心。

    还好就是檀石槐死的早,在他死后,鲜卑人再次陷入了分裂,这才暂时阻止了鲜卑人的野心。

    最后,丁原不无忧虑的说道:“昔孝武帝累次北伐,耗费国力无数,终破击匈奴于漠北。如今狼群已驱却又来猛虎,北方蛮夷循环不断,我大汉边疆何时才能长治久安!”

    刘辩点了点头,事实确是如此。从秦朝开始,中原的农耕文明就一直受到北方的游牧文明的侵扰,从开始的匈奴鲜卑到后来的突厥契丹,甚至再以后的女真蒙古,这些游牧民族轮番上阵使得中原百姓苦不堪言。

    丁原作为一员武将能认识到这一点实在难能可贵,只是他对此也找不到任何解决的办法。而在刘辩看来,一味像汉武帝那样通过武力手段进行驱逐和消灭只能解一时之痛,最好的方法还是通过武力降服,再以汉人强大的文化对这些少数民族进行同化,历史上很多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不正是如此吗?

    只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深厚的文化沉淀,一个文明要想改变另一个文明,这不仅仅是刘辩这一代人就能做到的。所要做的事情异常繁杂,需要大汉帝国数代人的努力,故刘辩对此也不愿与丁原多说,便逐渐将话题转到了今日的正题——吕布的身上。

    谈及吕布,刘辩在丁原的口中得知了一个很令他意外的消息。那就是丁原和吕布之间并无父子关系——连外甥的关系都不是。

    据丁原讲,吕布原为五原郡九原县人,年少时便孔武有力,骑术高强,在九原县及周边相当有名气。而九原县地处大汉与匈奴的交界处,那地方长期处于汉匈杂居的状态。吕布从小便厮混在匈奴的部落里,倒也沾染了不少匈奴人的习气。后来吕布出仕被征为了丁原的主薄,丁原见他武功高强,本领不凡,便视他为亲生子侄,可却没有真正收他当干儿子。

    刘辩听完丁原所说才对吕布的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匈奴人不识汉礼,不讲仁义,吕布从小与他们接触,在这种环境中自然对他的性格养成有很大的影响。要想安全的使用吕布,而不至这把双刃剑会伤到自己,首先就要让吕布知荣明耻,有了道德的约束,再抚以重赏,吕布自然归心。

    想出了如何使用吕布的方法,刘辩心里异常高兴。与丁原行了一段路,来到了一处马棚前。

    马棚里只有一匹高头骏马,通身枣红,双目如电,见丁原刘辩他们靠近不由得打了一声响鼻。

    丁原一瞅之下呆愣在原地,喃喃自语道:“此马真是神骏啊!”

    刘辩笑着说:“此马名为赤兔,原本是董卓的坐骑,后来被忠贤要了来,献给了我。只可惜此马暴烈,非猛将不可御之。朕手无缚鸡之力,所以连一天都没有骑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