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光熹三年的招商引资大会-《光熹帝国》


    第(2/3)页

    采购回来的沥青矿提炼出沥青后混上碎石子,制成沥青混凝土铺建在路上,在由建路工人扬起木桩夯实。

    路修好了,商业自然发达起来。在修路的同时,为了战后恢复筹集资金,刘辩在长安举行了一场招商引资大会。

    在刘辩未来的大计划中,发展商业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东汉时期的商业活动较之西汉要繁荣很多,城市规模和数量的扩大,盐铁售卖的开发,商品种类的增多以及一定量的对外贸易,都使得东汉的商业有着一个长足的发展。

    然而东汉也依然承袭着西汉“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业在社会上仍被视为末业,商人的地位虽然比西汉时期有所提高——至少不像汉武帝那样杀商人跟杀猪一样。但是士农工商的阶层等级已渐分明,士大夫集团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其背后所代表的豪族大地主的庄园经济占据着大汉帝国的经济主体。

    东汉商业活动的资本绝大部分最终流向了土地,很多商人把经商后的盈利用来购买土地,而不是进行商业循环运作。这些商人并不是纯粹的商人,他们经商的目的只是累积资本的手段,最终还是想加入社会的主导阶层——士大夫集团。

    这种畸形的商业发展也成为了东汉时期严重的土地兼并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东汉末年,战乱频频,商业活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商贾们都把资本转移到了看的见、摸得着的经济实体——土地上面。这样更加剧到了土地兼并的持续恶化。

    在刘辩未来的改革中,要想解决大汉帝国的土地问题,就必须建立良好有序的商业活动,提高商人的地位。不过这必然会侵犯到士大夫集团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所以刘辩必须小心行事,这次的招商引资大会也是对未来改革的一次试水。

    光熹三年六月,刘辩下诏请天下闻名的一些大商贾来长安觐见,同时商讨刘辩新造出的瓷器的售卖事宜。

    瓷器在汉代出现并不新鲜,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了从陶器发展出来的做工粗糙、具有一定瓷器特征的“原始瓷”。及至东汉,瓷器的制作已逐步发展成熟。在扬州上虞县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瓷窑,多数是依坡而建的龙窑。此时的瓷器以青瓷为主,兼有一定量的黑瓷。青瓷的做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的玻璃瓷釉;黑瓷是在青瓷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瓷器种类,始创于东汉,表面施有黑色高温瓷釉。

    虽然青瓷与黑瓷在东汉存在普遍,但是其制作工艺却非常单一,并不像后世那样做工精美,受人追捧。其价值还不如刘辩未来准备量产的玻璃器皿。

    所以那些刘辩邀请的大商贾们一开始对以售卖瓷器为由头的招商引资大会并不觉得有何吸引力。让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当今天子竟然会邀请他们这些经营末业的商人议事,这让那些经常受士人鄙视的商人感到莫大的荣耀,能和皇帝扯上关系,对他们来讲这其中所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有些目光长远的商人甚至隐约感到了朝廷是在释放出某种信号。所以别说是售卖瓷器,哪怕是皇帝让他们来商量卖屎,他们也心甘情愿的前来长安。

    然而抱着这种想法的他们打开刘辩派出去的使者送上来的刘辩的礼物时,一个个却惊愕的张大了嘴巴。

    所有的人都一样,盒子里面装的是一套青瓷茶器。这套茶器色如青天,瓷面光洁映人,用手一弹,声脆醒人。这些大商贾们也算走南闯北,见识不凡,可是却从没哟见过这样幽兰隽永的瓷器。拿起茶壶一看,上面竟还写着刘辩的亲提的两句话: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

    实在是太贴切了,这晶莹剔透的青色茶器真如雨后的天空般令人耳目一新。如此罕见的瓷器可非普通的青瓷可比,更别提上面还有当今天子的亲笔题字,其价值千金难买!

    那些大商贾们的眼中立刻露出炙热的目光,那一刻瞬间把什么天子邀请的荣耀都忘在了脑后,眼中看到的是一片通往更大财富的金光大道。

    派来的使者趁此还向他们透露,天子在长安准备了不止瓷器这一种东西。总之多带钱,有好处!

    拿出钱答谢了使者,接着那些大商贾们备好了资金和马车兴冲冲的开始前往长安。有些胆子大,可资金却不够周转的商人已经开始考虑卖掉一些田地筹备资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