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茶楼论辩-《光熹帝国》


    第(1/3)页

    洛阳的避风塘茶楼,每天晚上用完哺食后总是最热闹的。尤其是十五日时,新一刊的《洛阳时报》出版,很多洛阳的百姓士子都会聚在这里谈论报纸上的新闻与国家时政。

    很多来洛阳参加科举的外地士子也入乡随俗的来避风塘饮茶聊天、对弈棋局。刘辩刘协兄弟俩微服出宫,想要看看进京考试的士人的风采,避风塘这里自然是首选。

    避风塘临着洛河而建,毗邻名堂和辟雍,上下共分三层,一楼是大厅,二三楼是包房,专门给那些喜欢清静,不愿被打扰的人预备的。

    不过来避风塘饮茶聊天的人,最喜欢坐的还是一楼的大厅。有很多帝国太学的太学生们也经常在放课后来大厅里坐坐,高谈阔论,显示才华。再加上那些商贾官员,平头百姓,有观点的人各抒己见,激烈的辩论时有发生,也有才华过人者侃侃而谈,吸引到众人的目光。

    刘协随刘辩来到避风塘后,立刻被大厅里的热闹气氛感染,拉着刘辩非要坐在大厅里不可。

    刘辩却不喜欢坐在大厅饮茶,这里熟人太多,很容易曝露身份。

    眼前不远处忙里忙外的避风塘的掌柜荀衢,在避风塘开业时自己就与他见过一面,还有自己在大汉帝国太学开业典时也讲过话,说不准有些太学生还能认出自己。混杂在百姓中间,几个同样是微服出访的官员也瞅着眼熟。

    虽然刘辩极力的想上楼包房里饮茶,可还是经不住刘协的苦苦央求,找了大厅里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坐了下来。

    旁边桌的一个青年文士正在侃侃而谈,吸引了邻座很多人的目光,刘协也来了兴趣,侧着身子认真的听着青年文士在讲些什么。

    说得正是如今大汉帝国最热门的话题——科举之事。

    “天子开科举取士乃是亘古未有之事,我等贫困子弟凭才学便可入仕报效国家,无须再依靠他人,实乃善政也!”

    年轻文士身穿青色的襦袍,头上没有冠帽,看样子不到二十岁,刘辩揣测他应该是帝国太学的太学生,

    旁边一个三十多岁上下的文士插嘴打断了这位太学生慷慨激昂的讲话。

    “国家选士一向注重德行,如若全凭才学,如何保证入仕官员的德操?”

    和年轻人容易接受新事物相比,上了岁数的人更趋近于保守,尤其是那些旧制度下通过征辟、察举而入仕为官的既得利益者对于科举仍然持保留态度。

    不过即使是心里对科举保持反对的人也不敢在科举这个国家盛世、万众期待的主旋律上公然唱反调。中年文士的话也只是讲了科举的弊端。

    饶是这样,太学生的脸上仍然显出了不满之色,冷声的问道:“阁下看来应该是通过察举或征辟为官的吧。”

    中年文士脸色一红,答道:“在下被司徒黄琬辟为东曹掾,不过此时只是一位茶客而已。”

    太学生露出一副夸张的恍然表情,冷笑着说道:“原来如此!”

    东曹掾其实只是一个比二百石的小官,在权贵多如牛毛的京城洛阳,根本不起眼,然而此时此刻在太学生的眼中却成为了阻碍天下士子公平入仕的保守势力的代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