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投名状(上)-《光熹帝国》
第(2/3)页
刘辩趁机又拿出了一份奏表递给了贾诩。
贾诩接过来一看,内容是陈述国家的弊端,大都是针对小册子的改革计划的准备而来的。
贾诩心里猛地一沉,立刻从刘辩的大饼中清醒了过来。天子的改革计划看似很有诱惑力,可是同样也充满了险阻。整个大汉帝国是由士大夫以及其身后的地主豪强势力所支撑,天子的改革势必要对士大夫及地主豪强产生极大的冲击,也必然会引起他们巨大的反弹。自己如果公然上这道奏疏的话,不就是在与天下为敌?
贾诩沉默了下来,额头的汗水不断渗出,此时后悔也已经为时已晚,刘辩的心狠手辣他是心知肚明,那份小册子上的东西干系重大,若是自己不同意上奏的话,难保刘辩不会为了保守秘密杀他灭口。自己只是一个西凉降将,在朝廷无根无援,根本不会有人在意自己的死活,刘辩弄死自己犹如踩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
然而自己若是奏上此疏,恐怕天下士人都要对自己恨之入骨,将自己扒皮抽筋。自己今后除了羽附天子之外没有别的出路了。
贾诩陷入了两难的局面。
刘辩的孤臣之计做的十分明显,是完完全全的阳谋,可贾诩却毫无办法。自他出道以来也算遇到了不少对手,其中也不乏阴险狡诈之辈,可是却从来没有遇到过刘辩这样的人物。
你跟他讲道理,他却跟你耍无赖;你和他耍无赖,他又跟你玩诡计;你要开始耍起诡计,他又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和你讲道义。
贾诩心里一阵苦闷,抬头偷看,发现刘辩的脸色越来越沉,目光中杀意浓郁。贾诩浑身一哆嗦,知道不能再犹豫了,急忙附身拜道:“臣愿为陛下分忧。”
听到贾诩如此说刘辩满意的笑了,自己的计谋虽然简单粗暴,可是面对权谋智计超出自己百倍的贾诩只能用这种一力降十会的方法。从贾诩看到那份小册子便成了误入白虎堂的林冲毫无退路,自己再逼他上表,就是学王伦让林冲杀人交投名状。
刘辩手握着贾诩的手,高兴的说道:“今后全赖文和了。”
第二天早朝,贾诩在崇德殿上奏言事,历陈国家时弊,地主豪强兼并土地,士大夫空谈误国,要求改革国事,除旧布新。
奏疏一上,举国哗然。
贾诩的改革奏疏涵盖多个方面,从朝廷到地方,从官员到百姓,士农工商无所不包。其中受冲击最大的自然是地主豪强集团以及士大夫阶层。这使得包括卢植在内的很多大臣都对贾诩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这个时代的士大夫也没有贾诩说得那么不堪,就算如此,你贾诩也是研读经史子集的士大夫,怎好意思反对自己的阶层?
卢植出于朝堂上得稳定,虽然心里不满可是也没有吱声,可袁隗等人却不会留面子,急吼吼的站了出来。
袁隗毫不客气的指责贾诩上此奏疏是惑主害国,实乃奸邪小人。
伍孚也激动的跳出来大骂贾诩乃西凉贼将,居心叵测。
其余的袁氏党徒也纷纷出列,也不管朝仪礼节,大声指责贾诩。大殿上一时乱哄哄的嘈杂一片,卢植想制止也弹压不住。
处在暴风中心的贾诩丝毫不被旁边的谩骂和指责所动,只是默然的垂着头,看着地面。
自从昨天决定为天子上书后,今天的这种局面他早有预料。
高高跪坐在殿上得刘辩对于贾诩的奏疏不但不置可否,对殿上乱哄哄的局面也不加阻止。等他们吵到一定程度,刘辩抬眼扫了一遍群情激奋的大臣,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退朝,便起身拂袖而去。
皇帝走了,大臣们再吵也没有了意思,一个个冲着贾诩瞠目欲裂的怒看一眼,逐一鱼贯离开。
呆在原地的贾诩虽然表面波澜不惊,可背后早就布满了汗水,被人群起而攻之的滋味也并不好受,所有人走后贾诩才长叹了一口气,见刘辩没有话召见,只好悻悻的离宫回府。
卢植看着贾诩的背影若有所思,正也要离开崇德殿,一个小黄门来到近前说道:“卢公,陛下濯龙园召见。”
卢植一愣,立刻猜到刘辩召见自己必是为了商谈贾诩的奏疏之事,便跟着小黄门来到了濯龙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