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6章 艰巨-《重生明星音乐家》


    第(3/3)页

    但周秀英却鼓励大家,“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决心!”

    要论民族歌剧展的理论,周秀英是最有言权的,她也提出不少要求,和方希平秦放歌他们一起,在不断探索中继续前行。

    先,无论中国歌剧朝着什么方向展,都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特点,不能无视中国人民的审美心理、审美习惯和中国人民的情感形式。毕竟,民族歌剧的观众,重点还是中国的观众。

    而在歌剧创作中,要吸收戏曲精华,连秦放歌都说,“有这样巨大的宝库而不知道好好利用的话,就真是犯罪!”

    想要创造出有中国特色、观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歌剧,积极吸收中国戏曲的文化精华必不可少,他自己的民乐合奏《梁祝》,就从越剧中吸取了非常多的养分。比睿呈示部中的,连接部与副部,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就是由越剧过门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此外,在其中,可以见到很多越剧的影子,有不少类似越剧唱腔的音乐。如果改编成歌剧的话,这些优点都是要保留的。

    方希平和周秀英他们对此研究得更深入些,也深刻的认识到,民族歌剧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因为这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的民族哲理和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的,要和戏曲、民族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等各种人文艺学科相互借鉴、相互补充,运用广大群众熟悉的戏曲的表演形式、音乐语言等,创作出以中国戏曲结构为母体、以民间音乐为素材作曲、风格上形成特色的、唱、念、做、舞并重的、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歌剧。如果生搬硬套,不研究自己本民族的哲理和文化传统,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最终只能人云亦云,邯郸学步。

    此外,在艺术上,也要形成体系,他们已经在着手做这事情,并把相关的理论和以前成功的那些民族歌剧实例,都6续掘并整理出来。这也不是可以一触而就的事情,纵观中国民族歌剧展史,虽经有近百年的展,但并没有像戏曲那样在世界文化中形成独特的体系。因此,在其丰富展中,更应学习戏曲的音乐创作、戏曲的演唱艺术、戏曲的综合表演艺术等方面,逐步建立起中国民族歌剧的理论、创作和表演体系,为民族歌剧向更高层次的展奠定基础。

    曾为中文系教授的方希平一贯认为,“只有立足于民族,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尽管老伴周秀英是以学西方歌剧为主的,但周秀英自己,随着年纪越大,在国外的见识越多,亲身经历成功和失败的民族歌剧,对此的认识越深刻,也就不会盲目崇洋媚外。

    总之,中国民族歌剧的展,是个宏大而艰巨的主题,得大家齐心协力才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