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农庄发展-《开挂的大唐》


    第(2/3)页

    只是急切间让本来就青黄不接的农户们养家禽,那真的是太难了,本来人都不够用,每天的农活都忙的不行,哪里有时间放养家禽?可是不放养的话,就要消耗家里本来就储存不多的粮食。要知道在此种年景,就是麸子也是用来给人吃着活命的。

    这种情况也是让李承乾意识到了,认知的重要性,就是有办法,农户们也理解不了,从而政令难以实施。李承乾没有一刻的像现在这么急迫的想要开启民智。只有让百姓们都有了知识和见识后,才能让他们理解政策背后的意义,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承受更大的损失。

    这么想着李承乾也是付诸了行动,他先是请来了现任太子太师的李纲,说出了自己要在骊山脚下新建崇文馆,招收农户子弟作为学生,开启民智的想法。

    李纲听后,大笑的表示他愿意担任新馆的馆长。对于太子太师的身份老头子那是弃之如履。

    李纲说起来也是挺悲催的,他做过隋太子杨勇的老师,杨勇被废身死,大唐建立之后,又教导过隐太子李建成,李建成在玄武门被杀,现在又是李承乾的老师,要不是现在已经换了身份了,过不了几年,李承乾也是没什么好下场,可一说李老头是个名副其实的太子杀手!

    但是老头子的心是好的,这些事情本来就是意外,不能只怪罪在他的身上。到了他这个年纪,现在老人家也没有什么大抱负了,就是想要帮着大唐多培养一些人才,让国家一直的稳定下去,别再动乱了,生离死别的场景就是见惯了大风大浪的老头子也是不愿意多面对的。

    只是想要开馆,那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做到的。虽然在骊山脚下有一座现成的院子,但是和李承乾认知的学院区别太大了,从布局到规模都达不到标准,他现在已经在找人以此为基础扩建和改造了。这个事情不能急,在两个月内完成就好了。

    此时最重要的是减少蝗灾可能会造成的损失。既然在整个关中推行养家畜的政策难以成行,那么就在辛庄中率先推行,做个成品出来,有了榜样再推广可能就要容易一些了吧。

    所以这两个月中,辛庄中可是热闹了许多。

    庄户们都知道了那个经常在庄内转悠的小郎君,就是他们大唐的太子殿下。

    初时每个人面对李承乾时都是恭恭敬敬的,不敢多说话。不过过了一周后,见到太子也和自家的熊孩子也没什么区别,而且很是平易近人,毫无架子。经常的和他们讨论农事,不懂的也是虚心请教,一个身份这么高的人,向自己这个泥腿子躬身请教,每个人都是愿意抽时间说说的。这多有面子啊。等到老了,也能自豪的跟儿孙说说自己当年也是教过太子的。只是有时候太子殿下说的话,自己有些理解不了。

    开始的两个周,李承乾确实是农户眼中盼望着的模样,谦逊有礼,尊老爱幼,似乎一切的事情都是美好的,这让辛庄的农户们都认为大唐有着这么好的君主和接班人,大唐的兴盛只是时间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