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换血-《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


    第(3/3)页

    ......

    时光匆匆。

    洪武二十六年,十月初八。

    东宫。

    方世玉坐在詹事府,看着礼部尚书李原名道:“你要辞官?”

    “微臣已老,告老还乡,还望殿下恩准。”李原名直言道,他今年真的是上岁数了,六十多岁的他,虽然坐在礼部的空闲位置上。

    但方世玉制定的目标,礼部主管教育问题,肯定是要他来承担许多的。

    至于他是否真的想要辞官,还是只是想躲避一下,方世玉望了一眼。还是表现的谦逊道:“你要辞官,应当同陛下说才是,您这个跟我说,我也不好办。”

    “我若是允了,岂不是成了我在六部安插自己的人手,培植自己的势力,若是我不允,便是我不懂得尊师重道,让你如此高龄,还为朝廷劳心劳力。”

    方世玉摇了摇头,李原名乞骸文书,他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批的。

    李原名微微一笑,或是真的想明白了,也或许是其他什么原因,直接说破了道:“殿下统御六部,各部官职任免,升迁,裁撤,乞骸,皆是殿下一语而定。陛下无心理政,殿下自可决断,还是莫要给陛下找事情做了。”

    李原名说的很明白。

    然而,方世玉听得也明白,大家心知肚明,但方世玉却又不能应承下来,只能继续摇头道:“你贵为朝廷二品大员,岂是我能允辞官。”

    “这件事情,还是等日后我去见陛下,让陛下来决定吧!”

    方世玉抓住不放,拿出朱元璋来压着。

    那知李原名开口道:“殿下,老臣乞骸,并非是为一己之私,自从听了殿下所言,老臣茅塞顿开。”

    “治国,需要人才,需要更多的人才,更需要年轻人来拼搏,陛下都能让权于懿文太子,能让权于殿下!”

    “吾等老臣,半截脖子埋在土里,却还窃据高位,阻挡年轻人为朝廷国家建设奉献,实乃是我等为臣者的耻辱!”

    “迟暮朝朝,朝廷需要活力,不应该由年龄过高的人把持大权,这人老了,也就少了敢拼敢闯的冲劲和朝气。”

    “长此以往,朝廷定然死气沉沉,日薄西山。老臣临行前,有一公文启上,还望殿下细细斟酌!”

    李原名从袖子内拿出了一份公文,缓缓递到了方世玉的面前。

    看着蜡封,方世玉心中狐疑道:“所言为何?”

    “为天下黎庶,为大明七千万子民,老来迟暮,今才省的,天下,终究是年轻人的天下,微臣不才,请殿下立法。”

    李原名言语激切。

    然而方世玉却是越听越模糊了,心神凝滞的拿出了信件,翻开一看,目光凝滞,犹豫不决道:“你这......”

    “殿下,此法当可保朝廷朝气蓬勃,不被老臣,窃居高位,欺上瞒下,使得朝廷迟暮!”

    李原名直言道。

    方世玉微微一愣,点了点头道:“你献上此法,想必真的是去意已决,我也不好强留,只是我还是想问,此去,可有落地?”

    方世玉自然是不希望李原名离开朝廷的,窃居高位就窃据高位吧,终究李原名还是有能耐的,而且作为皇子皇孙的名誉老师,他还是非常支持方世玉的一应政策方针的。

    李原名躬身道:“微臣返回乡里,散去家财,育人子弟,为朝廷,过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至死!”

    方世玉微微点头,看着李原名道:“老师大义,我不才,替乡里学子,拜谢老师大恩,常言道,升米恩,斗米仇,我也无甚可赏,便从东宫取些米粮三百石。”

    “老师带回,自行决断。”

    方世玉给身边的人使了个眼色,小太监连忙躬身出了詹事府。

    李原名功成身退,为了他晚年的理想,返回乡里,教书育人,李原名是全身而退了,虽然没有得到太多的封赏,但他还是活着,以莫大的殊荣,离开了朝廷。

    方世玉坐回位置上,上下扫视一眼,詹徽出声道:“殿下,微臣乞骸!”

    “詹师,莫要玩笑,我还有政事要和你讨论呢,如今六部,李师乞骸,已经走了,你身位吏部尚书,怎能这个时候,给我下绊子。”

    方世玉连忙露出了不满的神色。

    詹徽躬身道:“李原名不过六十,老臣已经六十有五,岂可再留,那不成了,尸位素餐之辈,窃据高位,致使朝廷暮气沉沉,无朝气!”

    詹徽心里那个恨啊。

    混在官场这么多年了,李原名突然乞骸还乡,这么大的事情,事先一点没和他说,如果讲这件事情和方世玉没有关系,打死他也不能相信。

    而方世玉现在是在做什么?

    让他们这些老臣滚蛋,然后名正言顺的安排他的人,坐在高位上,执行他需要颁布的新政。

    一朝天子一朝臣,而如今朱元璋还没死,方世玉监国两年的工夫,朱元璋根本不管政务,方世玉要办,那自然要一步到位。

    让这些老臣留在朝廷中枢,非但会影响朝廷的决策,还会形成一种不良官风,得过且过,就是老臣的代名词。

    诚如李原名所言,老来迟暮,赖在朝廷上,就是浪费朝廷的资源和政策。

    望了眼詹徽,方世玉惋惜道:“老师定要如此?”

    詹徽微微一愣,笑着道:“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有何不可。”

    “吏部是朝廷重中之重,老师要乞骸,还是去找陛下吧,我真的批不得,真的批不得!”

    让詹徽走的心服口服,方世玉自然不能直接批了,更何况,实则他的权限,还没有到可以随意更换六部尚书的地步,他只是监国,又不是皇帝。

    而李原名,那是早就和朱元璋请辞过了,朱元璋当初不允,如今被方世玉拿出来说事,并且直接允了,那也是经过朱元璋同意的。

    只是现在,詹徽要请辞,虽然这都在方世玉的预料之中,计划之内,但该做的还是要做,毕竟这詹徽也算是朱元璋身边的大红人了。

    詹徽点了点头道:“今日朝会已结,微臣这就去乾清宫见驾!”

    看着方世玉没有一点挽留的意味,詹徽的心凉透了,却也没办法,人家给自己搭好了戏台子,唱就要唱好了,不唱,也会有其他办法,逼着他唱。

    随着詹徽走出了詹事府的大门。

    方世玉道:“礼部,吏部的尚书空缺,我会提名将赵勉调到吏部,继任吏部尚书,郁新继任户部尚书,王儁调任礼部尚书,其余空缺,吏部尚书的人选定下来,再进行补缺。”

    “好了,今天的事情就先到这里吧,大家散了!”方世玉说着,起身离开了詹事府。

    为什么要把詹徽踢出局?说方世玉记仇也罢,说方世玉容不得逆耳之言也好,反正詹徽没有不留余力的支持方世玉的政策。那就应该出局。

    这就是皇帝直领六部,没有丞相的最大好处,方世玉虽然不是皇帝,但他想让六部尚书换血,随时都可以换。

    没有人可以阻挠。

    便是朱元璋,现在也多是听之任之,一心栽进了御花园,研究他的玉米地,红薯,马铃薯,考究这些东西,为什么能达到那么高的产量。

    虽然大明在洪武二十六年的田亩税收的总结中,全境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实际控制领土内。

    产出粮食达到了十万万多,但说真的,这点粮食,比之后世的粮产,差的太多了

    据种花家的有关部门统计,二零二零,粮产一万三千余亿斤。

    对照大明的十亿数千万石,一千两百亿斤的年产量,在这个时代,绝对的超级粮产大国。

    就因为东北平原和西北盆地,以及各处山地的开垦,种植的马铃薯,红薯,玉米,朝廷政策的强力推广下,直接给大明的粮产翻了三倍还多。

    方世玉去了趟海外,隐形收益,已经逐渐显露。

    大明不论是耕地,还是技术,都远远不及后世,能有这个产量,更多的还是靠着老天爷赏饭吃罢了

    出了詹事府,方世玉直接回到了东宫。

    看着坐在一起吃饭的六个娘们,方世玉瞥了一眼道:“你们吃的香了,都没人想着给我留份碗筷?

    朱紫怡道:“谁知道你什么时候能处理完,不是说今天事情多吗?”

    “多个屁多,一天天就那些破烂事,听的我耳朵都起茧子了,去,给备份碗筷!”方世玉推着身边的太监。

    直接坐在了朱紫怡的身旁。

    看着一大桌子的菜,香气扑鼻,不自然的挥了挥手,方世玉道:“这么香,尚膳局换人了?还是家里厨房换人了?”

    方世玉一脸迷茫道。

    庆慎郡主道:“是李姐姐亲自下厨做的,听说这番茄还是反季节的东西呐。”庆慎郡主在朝鲜什么东西没吃过。

    只是到了大明,饮食习惯的变化,更多稀奇古怪,在朝鲜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东西,一股脑的呈现在她面前。

    让这个大姑娘,一时间瞠目结舌。

    “不容易啊,夫人下厨亲自做饭吃,那可得好好尝尝了!”方世玉笑了笑,夹起番茄炒蛋,目光一凝,似乎想起了什么。

    疑惑道:“反季节的东西?”

    若是在后世,这反季节的东西,真的不算什么,遍地都是,但在大明,哪怕是皇室,当权的皇帝,想要吃到反季的东西,那也是千难万难的。

    李婉道:“安心吃,反季的和平常的都一样,就是随时都能吃到!”

    方世玉目光狐疑道:“主要是这,反季的东西是怎么保存的?这玩意放冰窖里也保存不了几天啊?”

    大明皇宫是有冰窖的,里边主要是夏天的时候放一些水果,冻酒,让酒水的味道更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只是,冰窖存放水果,番茄的话,最多不会超过十天,毕竟不是冰箱,就算是冰箱,也不可能存放这么久。

    现在都十月了,马上入冬了,怎么可能还有番茄。

    “江南气候湿润,种植番茄很适合,而且你不知道的多了,民间百姓会用破烂的布匹,搭起来一个简易的菜棚子,午时拿开杂草晒太阳,过了暖阳的时候,就用杂草给盖上,防止植物冻死。”

    “御花园就有,你不知道?”

    李婉一脸迷茫的看着方世玉。

    “你怎么知道御花园也有?”方世玉迟疑道,当初朱元璋想吃的东西比较特殊,方世玉便用这个方法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小的菜棚。

    而这个时候,竟然李婉说民间都开始使用了。

    “这玩意很费人工的啊。”方世玉并没有在李婉为什么知道御花园有那东西的事情上追问下去。

    深深吐了一口粗气,李婉道:“秋收之后,百姓除了去务工,也就留在家里照顾一下自家的菜棚。”

    “都是非常小的,平常一个人一天也忙不了多久,不过反季节的东西,确实售价很高。”

    李婉直言道。

    朱紫怡开口道:“行了,吃饭都堵不住嘴。”

    嘟囔一句,朱紫怡不知道这些,反倒方世玉和李婉聊得有声有色的,她自然有些不开心。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