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涨工资-《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


    第(3/3)页

    话说回来,官员的俸禄低,也是朱元璋幼年经历,心理扭曲的结果。

    朱元璋崛起于微末,淮右一布衣尔,幼年时亲身经历了暴元朝廷的横征暴敛,有史料可查,暴元的赋税,都特么增收到数十年以后了。

    腐败到了极度,上层社会穷奢极欲,下层百姓,终日劳作,却不能糊口。这让朱元璋在幼年时,心里留下了极大的阴影。

    并且朱元璋对天下官员都有一个统一的印象,而且是非常恶劣的印象。

    在朱元璋看来,元朝的官员能那么做,大明朝的官员也会这么做,正所谓,天下乌鸦一般黑。

    谁也别嘲笑谁。

    而洪武朝的第一次官吏俸禄标准实行,比现行的标准,足足少了三成,这还是洪武二十二年的时候,朱元璋重新定制俸禄法案,给官员们涨了一点点。

    那也只是一点点而已。

    而官员们都快饿死了,有一定权力的他们,难道还能忍得住,不犯法?不贪污,不贪腐?

    高薪养廉不是好办法,但低薪养出来的多半都是贪官污高薪养廉不是好办法,但低薪养出来的多半都是贪官污官员的贪腐越发明目张胆,肆无忌惮,一时间风靡全国,当地税赋一万,地方敢留下三千,上报七千,然后地方截留两千,只有五千抵运京城,或各地粮仓。

    如此贪污之法,骇人听闻。

    索性贪一两是死,贪六十两剥皮实草,那老子就贪一万两,六万两,十万两,干成一票,还管你什么朱皇帝,狗皇帝的,老子不跟你玩了行不行?

    然后,就出现了郭恒案,空印案,这两次朱元璋的反贪腐大案,逃官?你以为你逃了,皇帝就抓不回来了?就能随着你逃跑之后,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做梦去了。

    当时各地逃官可谓是一时风气,天下景从,等朱元璋反应过来时,已经有官员跑去关外,给元朝卖命去了。

    甚至高喊着,朱元璋非天下主,各种各样的抹黑言论层出不穷,更有甚者,偏激的要让胡虏南下,踏碎山河。

    他们似乎宁愿给暴元卖命,做下等人,也不愿意给朱元璋卖命,做大明朝廷的官员。

    其原因很简单。

    朱元璋这个俸禄,反贪的力度,中华上下五千年,找不出来第二个,真的,真真的!

    而跟着前元,他们是下等人,但他们一样可以鱼肉百姓,横行乡里,横征暴敛,中饱私囊。

    这差距,自然就出来了。

    是你,你选择谁?

    朱元璋对贪腐有容忍度吗?可以说是零容忍。

    而反向来看,对贪官污吏零容忍并不是错事,做朱家的皇帝,也不能说出来老祖宗是错的。

    但朱元璋的零容忍和高压统治,杀戮镇压,铁血政策,大明朝廷的官员,活的比土里刨食的老百姓,还要操劳,忙碌。

    当官为了什么?舒服的过着小日子。然后现在成了,当官比老百姓还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明朝廷千余官吏,地方各层官吏,更是超过五六千人的数量。

    这么都人中,有人真想贪污,有人被迫贪污,极少数的半个圣人,当了官员后,疯狂燃烧自己,温暖着治区的炉灶

    这一个半个的,已经可以称之为圣人,但圣人又能怎么样?圣人就可以不养妻儿老小,圣人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家中老母生病如何?抓不起药。

    贪,就能救老母的命,不贪就要看着老母弥留离去。

    有的时候,真不是这个人做了官就是奔着贪污去的,官场风气或许会改变一个人,但绝不是全部。

    海瑞不贪,那是海瑞家里钱多,真的钱多!

    一个县衙的县令。

    譬如江宁县令万关,他只是一个县令,但从后世的角度来看,他不单单是个县令,他同时是县高官,县长,警署局长,司法局局长,教育局局长,财务局局长,乃至于养老院院长。

    大明是有严格的养老制度的。

    六十岁的老人,每个月能领一石粮食,七十岁的老人能领两石粮食,八十岁老人能领五石粮食。

    九十岁的老翁,比九品官赚的还多的多。

    而如同万关这样的县令,身兼数职,大明帝国还有数千个,他们身份多到他们自己都分不清楚,分内之事多到他们自己都理不出头绪。

    操心整个县城的发展,朝廷推崇商业发展(方世玉自己推崇)还要负担县城数万,乃至十数万的百姓生计问题。

    责任非常的大,而工作也非常的杂乱,繁重,想要做好个县令,那真的是鞠躬尽瘁,殚精竭虑,也未必能做好。付出了这么多,却只能拿着低廉的俸禄,这就是流血又流泪了吧。

    话说回来,方世玉一直不相信什么高薪养廉,清廉与否,看的是当官的觉悟,而高薪肯定能让一部分坚守本心,不愿意贪污腐败的官员,在面临抉择的时候,可以回头,谨守本心。

    不至于误入歧途,一去不返。

    贪污这条路,一旦走上去,就永远也没有回头路。

    至于朱元璋在皇明祖训定下来的,贪污六十两,剥皮实草,方世玉虽然感觉有点苛刻了,但除了可以将六十两变成百两。

    让贪的少的官吏,免了剥皮的刑罚外,这条刑罚,方世玉认为,还是应该代代传承下去。

    手萝卜,一手大棒,朝廷提高俸禄,你还贪,那就过分了。

    路过乾清宫,方世玉本想在乾清宫召见冯诚,询问一下东胜神洲的具体情况。

    却不想,在这里遇到了夏元吉。

    目光狐疑,方世玉道:“老夏,你怎么在这里?等什么呢?”

    “殿下?您???”夏元吉一脸迷茫,旋即躬身作揖道“微臣拜见王妃!”

    “行吧,既然你来了,那就一起进来吧!”方世玉让林旺推开了乾清宫的大门,带着朱紫怡率先走了进去。

    夏元吉跟在后边,望了一眼林旺,满腹疑虑。

    然而,这个时候,方世玉已经进了乾清宫,他如何能慢了,赶忙迈步走进了去。

    方世玉道:“你来是要问俸禄一事吧?”

    “殿下,微臣只是,拿不准尺度。终究微臣也是二品堂官,难免会有厚此薄彼。”

    夏元吉不想做这个又苦又累的活,做得好了,会被皇帝视作眼中钉,做的不好,会被同行视作肉中刺。

    里外不是人的活。

    “俸禄的话,该涨了,自我从东胜神洲返还,今年已有三年之久,朝廷土地新法实施,天下粮产暴增。”

    “国库丰裕,南征虽会伤财,但却会得到更多的财富,而大明境内的物价,也会随着宝钞的回暖,进行上涨。”

    “一斤猪肉,就要籍贯宝钞,底层官员的俸禄,却不足以两顿肉食,我能让百姓吃饱,难道还不能让官员吃饱?”

    方世玉坐了下来,朱紫怡在一旁,也不说话,朱紫怡在不知从哪里端来了茶水,放在方世玉的面前。

    “殿下,如此的话,那要什么标准?如何定薪?”夏元吉心中迟疑,犹豫不决的询问着。

    片刻思索,方世玉道:“自太子朱标登基以来,宝钞的价格持续回暖,国库里的金银也有许多,加上真金白银都被限制作为货币流通。”

    “日后的官员俸禄,全部以宝钞和粮食下发,三七分,三成粮食,七成宝钞!”方世玉笃定道。

    这个时候,也只有这样搞了,反正金银是不能成为货币流通了,黄金可以作为战略储备,一旦那天财政崩溃,有了这笔黄金,朝廷还有破而后立的机会。

    虽然这会苦了那一代的劳苦大众,但对于帝国的稳定还是非常重要的。

    实物的话,还是不能直接作废的,毕竟大明许多地方收取的税赋,商税,也有实物掺入其中。

    而粮食直接发给官员,也省的他们去买粮食了。

    虽然会繁琐点,但今天发粮食,明天就可以发别的东西啊。

    最重要的是,大明的粮税太多了,一年收上来万万石粮食,除了新军,每年消耗三千万石粮食外。

    朝廷真的没有什么特大战事,那么多粮食,虽然大明正在全力造人,生娃。

    但这些粮食,还是用不了。

    “至于说标准,这个我也不好直接拿主意,夫人,你看加多少好??”方世玉陷入深思,这加薪,确实是一个苦难活。加少了,弄得大家都不开心,还不如不加,加多了,方世玉不开心,国库不开心。反正就是挺特么难的一件事。

    朱紫怡犹豫片刻道:“可以按照比例加,直接定死,不是个好事,过于死板,若是可以的话,各级官吏的俸禄都可以翻一倍。”

    “另外再出一条奖励制度,无论州府郡县,税收从今年的二十万变成三十万,就可以多获得两个月或者是更多的俸禄。”

    朱紫怡在东胜神洲,也是经历过哪里发展的,临走的时候,朱紫怡还和方世玉讨论过关于东胜神洲的经济问题。

    而加薪这种事情,死薪水,铁定不是一件好事。

    “那如果没达标呢?”方世玉狐疑道。

    “没达标的话,反正朝廷的俸禄都是一年发放一次的,俸禄减半,维持原本的俸禄。”朱紫怡耸了耸肩,直言道:“我就是随便说说,别当真!”

    夏元吉都要喊妖妇了,听到朱紫怡说自己只是随口说说,连忙止住了声音,停下动作。

    方世玉心中盘算着,夏元吉则是直接上前道:“殿下,王妃所言,微臣倒是想到一个建议。”

    “说。”

    方世玉道。

    “六部官员,吏户兵礼邢工,六部各分天下一十五州,从上到下,殿下制定任务额度,完成的可以获得双倍俸禄,完成不达标的,可以获得一个半的俸禄,没有完成的,俸禄维持原状。”

    “我们不直接涨薪,用利益,驱动各地官员,创造政绩,发展当地民生商贸。”

    “如果多次无法完成,降级,降级,直至离开官场。”夏元吉说的乱七八糟的,但大致的意思,方世玉却是听懂了。

    望着夏元吉道:“那这个任务指标,额度,谁来定?让我个人,定十五州,千余郡县的任务指标??”

    方世玉愣了愣,这特么的是没事给自己找事干啊。

    夏元吉道:“殿下可以和大学士们商定。”

    “大学士?对了,你帮我记一下,攥升杨荣,文华殿大学士,攥升杨溥文华殿大学士,攥升解缙文华殿大学士!”

    “所有大学士,前往文华殿办公,另外,正好敲定一下,政事秘书处的品秩,三殿学士,正三品衔!年俸八百石,三万贯宝钞!”

    “大学士衔,从三品,年俸七百石,两万四千贯宝钞!”

    “协办学士,正四品衔,年俸六百四十石,一万八千贯宝钞!

    六部尚书,本为正二品衔,攥升从一品,年俸一千五百石,宝钞五万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