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章 为了夺权,萧天行确实是殚精竭力-《太子英明》


    第(3/3)页

    虽说萧天行也是行伍出身,但萧逸的战绩确实让他有几分的畏惧,因为他自认不如萧逸。

    若真是跟萧逸打起来,萧天行觉得自己应该是败多胜少。

    另一方面,萧天行又急于收回大权。

    这种受制于人,尤其是受制于自己儿子的生活,让萧天行很是痛苦,很是抓狂,却又不得不暂时沉默和接受。

    所以,萧天行一直在努力,甚至于再次向世家门阀妥协,默许他们对苏州下手,推翻萧逸制定的政策。

    萧天行心里明白,只有让世家门阀与萧逸斗起来,他才能从中获利。

    对于萧战的出生,萧天行还是比较开心的,毕竟是他的亲孙子嘛,萧家后继有人啊。

    这一场父子之争,不管谁输谁赢,这天下都还是姓萧。

    就算萧天行输了,肯定不可能被萧逸杀掉,最多是再次成为太上皇。

    再来四国联盟。

    四国联盟虽然达成一致,但却在联军攻夏的问题上,又发生了分歧。

    如果攻夏,铁定是两路出击。

    根据大夏国目前的情况,应该是一路从大成国出击,攻打大夏国的西疆之地,由大成国和大齐国组成联军

    一路从大燕国出击,攻打大夏国的太子封国,由大燕国和大晋国组成联军。

    这个方案,是晋皇石崇年提出来的。

    四国兵分两路,各有所攻,确实不错,也应该是这样的策略。

    但是,大燕国不同意。

    理由很简单啊,因为大燕国跟大辽国、太子封国和扶余国全部接壤。

    如果燕军与晋军的联军攻打太子封国,大辽国和扶余国趁机攻打大燕国,怎么办?

    如果燕军和晋军的联军兵分三路,分别进攻大辽国、萧逸的太子封国和扶余国,兵力就会严重不足。

    总之是一句话,扶余国的变故,让燕皇很是蛋疼。

    但是,这一切又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而出这个主意的人,是尚书令柳石奇,燕皇对他微有不满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