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还有几个人,不敢在长安继续待下去,也不敢在大夏国待下去,选择了回国。 所以,放眼长安城,已经找不到一个毛子了,萧昕只得去南面去找。 恰在这时,萧玉麟请旨为镇南将军,说是为大夏国镇守南部大门。 以前的时候,萧天行对南军还真是一点也不看重。 南军是做什么的,就是配合朝廷做好江南的治安工作,没机会打仗啊。 大夏国往南,是茫茫海域,没有异国,何来战争。 所以,南军只有两万人,战斗力也是非常拉拉垮垮。 莫说是参与大规模的战斗了,南军的战斗力也只是能配合衙役进行治安工作,估计连剿匪都不够。 可大鹰国的火器和蒸汽轮船亮相之后,萧天行就不能安心了,貌似南面才是最危险的。 如果大批量的大鹰国军队持着火器从南部海滨一起登岸,靠那两万南军根本抵挡不住,只会是填炮灰。 所以啊,萧玉麟主动请缨,正合萧逸的心意。 第一,萧玉麟身经百战,又善于治军。 第二,南军跟太子封国打不着交道,不用担心萧玉麟跟萧逸会有什么勾结。 于是,萧玉麟请旨,萧天行便答应了,让萧玉麟以右将军的身份统领南军,等于是没有给萧玉麟降低职级。 萧天行料到,他采购火器的事情瞒不过萧逸的细作,干脆也就没有刻意隐瞒。 所以呢,萧天行直接给萧玉麟下旨,让萧玉麟全力配合萧昕采购火器。 却说萧逸一行乘坐蒸汽轮船,从渭水进入黄河,然后再向东入海,从海路回到太子封国。 从萧逸上船,到在太子封国登陆,只用了两天的时间。 弃船上马,再回到盛京,也不过是五天的时间。 而若是从长安走陆路,自然就会多费时一些。 当然了,费时不算太多,萧逸是想带着秦雪茹等人感受一些蒸汽轮船的速度。 长安之行,比预想得要顺利。 萧逸之前设计了三套方案,都没有用得上,就轻易脱身了。 只不过,萧逸的这个脱身之计,埋下了一个隐患,那就是储君与太子的冲突。 萧逸当然不会等着萧天行下旨罢免了他的太子之位。 在弃船登岸之后,萧逸就写了一封奏折,派人送到长安城。 萧逸的奏折很简单,就是请辞太子,请封燕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