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开鬼门-《大隐》


    第(2/3)页

      如果不是亲眼看着,于山还真不相信,一株植物,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此时于山感觉这株还魂草的药力,应该不比他买下来的那些,五六十年的还魂草药力差了。

      虽然还是不如百年的还魂草药力强,但这是因为还魂草的特性。

      还魂草要想突破,恐怕完全在那一生一灭之间,而这次还魂草只是生了,还没有灭,也许等过一个冬天,这棵还魂草重新焕发生机的时候,就是它蜕变的时刻。

      “这样算起来,还不如催生一株人参,人参可没有这种限制。”于山虽然对自己的成果很满意,但是他还是想到了其他药材。

      不过,仔细一想,好像人参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人参生长的年岁长了,叶片的数目才多,比如传说中的七叶参,九叶参,还有芦头,都是年限越长,芦头越多,没有经过岁月的沉淀,这些都不会出现。

      “呵呵,还没有开始试验,现在乱想这些不是有点闲得慌?”脑子里面杂七杂八的东西太多,让于山根本平静不下来。

      所以,于山直接坐在了插天峰顶,打算好好冷静一下。

      这一坐,就是一天,等到第二天开始,于山已经完全平静下来,这个时候,他不在关注炼丹,也不再关注护身玉符,而是拿着一块樟木开始研究起来。

      转眼之间,今天已经是七月十五,这一天是个很特殊的日子,不管是对于什么人。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七月十五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它集道家的中元节、佛家的盂兰盆节、传说中的“鬼节”于一身。

      按照道教的文化逻辑,一年的时空应该分成上下阴阳两半,而且,中国道教认为养育世界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

      所以,道教将上半年看成是天官,下半年是地官,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里说的“官”,不是指人间官员的“官”,而是指意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类似于中国围棋对奕中的“官子”的那个“官”。

      按照道教这种世界观,道教习惯将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称之为“上元节”;下半年的地官节段的七月十五,则叫做“中元节”;由于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则是“下元节”。

      这上、中、下三元,则组构出了道教对世界的三元一体系统认识。

      中国道教不同于世界上的的许多宗教,世界上的许多宗教都是神人合一的,或者就像佛教、基督教那样讲究“道成肉身”的三位一体,这使得宗教传播者往往被高度神化。

      中国道教传教的目的很明确,道教传播者不是神而是人,所以,道教传播道德伦理是“因材施教”的。

      对智慧高的人,就明示《道德经》的道理,对那些智慧不够,或者没有多少时间,去深入反省自身道德伦理建设的人,就采取编写故事去说明道理,“寓教于游乐”,就是来源于中国道教的传教方法。

      中国道教的“中元节”,其实主要是传播道德伦理的节日,也就是倡导人们在这天注重修德。
    第(2/3)页